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日公布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上個月違規收取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挂失費的事實。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已依法責令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多收費用退還客戶,並將依法給予行政處罰。(8月3日《新華網》)5.39.217.76+ G! F& R! z! h4 _8 k
tvb now,tvbnow,bttvb* }+ h" ~$ [; Q `, j
面對肆無忌憚的銀行亂收費,主管部門此番出手可謂及時。而從媒體報道看,至少曝光了兩個層面的問題,其一,中信銀行總行、興業銀行總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違反規定,擅自推遲取消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挂失費的時間;其二,國有六大商業銀行,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以及興業銀行,下屬支行和信用社,集體違規收取個人賬戶密碼挂失費,可謂明目張膽。
( i7 @6 c& E( x: ^8 \; r5.39.217.76
, U) `6 L6 h b$ r/ F: W( {tvb now,tvbnow,bttvb早在今年3月9日,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下發《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免除部分服務收費的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今年7月1日起取消11類34項服務收費。這意味著,銀行為追求自身利益,根本沒有國家政策放在眼裏,違反了現行《價格法》和《商業銀行法》。
- `7 Z8 D# f( N Wtvb now,tvbnow,bttvb
- l! `2 j7 [5 [" p; L. Y( K4 T公仔箱論壇在缺乏真正競爭的背景下,銀行習慣了躺在坑上過舒服日子,“只有想不到,沒有收不到的”,正成為國內銀行追逐的狹隘目標。據最新官方數字顯示,目前,我國銀行業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226項免費,佔比21%;收費項目850項,佔比79%。現在的問題是,一旦停上某項服務收費,銀行部門會覺得無所適從,只能打違規收費的主意。
% T0 P5 G9 |: Y. q# Q7 Z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W7 U; `4 K) p4 ~8 v& ~1 stvb now,tvbnow,bttvb因為,從國內銀行來講,除依仗向廣大儲戶收費獲得超級利潤外,幾乎沒有其它任何出色的業務技能,可以算作真金白銀的業績來炫耀。國內的中間業務,始終圍繞存貸業務展開,到現在也沒有擺脫“綠葉”地位。這些所謂的中間業務收入,更多的是取自對廣大儲戶的服務性收費。據銀行去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16家上市銀行2010年上半年實現3434億元的凈利,除去未披露銀行卡收入數據的光大銀行外,5家上市銀行上半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共計達252億元,若按180天粗略計算,銀行卡手續費日均收入達1.4億元。1.4億元,如果按全國十三億人口分配,平均每人分攤1角多錢,如此含金量的中間業務收入,實在是難以與國外銀行相媲美!
4 ]8 J: c1 C+ `6 `. X: T, Z2 i- U
對于這次國有商業銀行“組團”違規的處理,從整個新聞報道來講,雖然發改委強調要“嚴肅處理”和“多收費要退還儲戶”,但這類要求操作起來仍有較大彈性。究竟何謂“嚴肅處理”,是不痛不癢的通報批評,還是無礙官運亨通的紀律處分;至于多收費要退還客戶的說法,也沒見具體詳細的操作方案。$ K# {$ ^' Z- Z
4 W& X1 {2 L4 c9 V3 @
現在公眾最為擔心的是,國家銀行公然視國家政策為兒戲,媒體公布一下就不了了之了嗎?是否會是“雷聲大,雨點小”呢?倘若能夠對這些違規行為能給予非法收入高達千萬元乃至億元的重罰,銀行直接責任人除受到免職處分外,還要受到刑事的嚴懲,恐怕那些銀行就不敢將法規視若無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