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禁书刊,自古有之;但是,援引的立法标准和执法底线毕竟何在?《经济学人》选刊的709新闻据悉因为“报道不实”,内文共有三处遭到涂黑,之所以不能完全服众,部分缘由恐怕就在这里。公仔箱論壇' c. w1 f8 I( A3 Y% O4 x
不论诸如“一名男子因为心脏病死亡”(and one man died of a heart attack)的文字,是否纯属错误引述,《当今大马》报道结语的幽默,确实让人失笑:尽管大马读者无法透过打印本阅读到这些涂黑段落,完整内容可在《经济学人》网站寻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W8 x+ X# X0 m, U6 n% \, i
欲盖弥彰,得不偿失,自不待言。青体部副部长颜炳寿律师文告的那一番苦口婆心,正是这么一回事:内政部删除及涂黑的文字报道,在网站上全文报道,只会引起更多人阅读的兴趣,让更多人知道删除内容,是适得其反的做法。
& n) u' x6 U% |' {" Q- c) R3 \5.39.217.76身处网络的大时代,谁人不懂,还有什么遮掩得了?净选盟2.0号召那一场大集会的一切,早在五湖四海之间广泛被报道、被SMS、被MMS、被textme、被whatsapp、被电邮、被博客、被www、被youtube、被google、被plurk、被推特、被面子书、被wiki泄密。
8 G% w2 L; \8 `$ B0 Y* `$ s5.39.217.76《经济学人》的笔调,是否窜端匿迹,或者眼观为实;按此对照,真相随之一清二楚,自不待言。如果内文存心误导天下人,一个马来西亚的读者当中想必有人第一时间挺身公开修理,一一还诸事实。公仔箱論壇! U( {( ~, [$ j
反之,一心打压本来的面目,最后一张底牌一旦打开,影像的马赛克逐步还原了;谁还看不出《经济学人》这一篇〈Political affray in Malaysia:Taken to the cleaners〉所描绘的现场图像,到底是不是同善医院门前的神秘之风?
2 B! {) P) f* @0 v8 Wtvb now,tvbnow,bttvb风,通缉文字的标准和方式也仿佛如风:风吹哪里,就查哪里;那是大明王朝大清帝国的封建之道。21世纪的2011年,为何我们还在尝试执行这么一套套天马行空的不可思议?) _- J% Z @. ?# ]4 d6 l
风,民间的民意当前的壮怀激烈一样如风,伺机从《经济学人》的字里行间找到新闻风干之后的痕迹,然后沁入民心的隙缝之间,慢慢地散发专业报道的一阵茉莉清香。
* n2 q `: Z1 n" v8 G%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风,都是风惹的祸:顺风而来,乘风而去,风过了无痕。放心,放心,没有人会一辈子牢牢地记得,某年某月的这一天,雄姿英发的《经济学人》曾经被涂黑了一大张脸,如太平山下的那一块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