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今屆政府沒有憂患意識 王永平

今屆政府沒有憂患意識  王永平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A; [& V% V% [0 d$ H+ Q
5 @% m: G3 u0 J: E
公仔箱論壇8 z6 Y6 q, q9 }) q
讀完練乙錚的精采評論《治港京官有這個憂患意識嗎?》,我忍不住就特區政府的憂患意識和管治表現兩者的關係,提出一些過來人的看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 [/ p# D- z# _: G- F( {
) h  c/ o0 ^3 J' Z/ a( G/ C3 u4 B
先從殖民地時期講起。港英政府由殖民初期到二次大戰時的管治原則,是在服務大英帝國的前提下,把香港治理得妥當,及尊重二等華人的生存權。二次大戰後,順應殖民地紛紛獨立的歷史大潮流,港英政府有限度地吸納民意,六七暴動後,更痛定思痛,把新界的理民府制度擴展到全港,成立各區民政署,為日後的區議會奠定基礎。在民生,特別是房屋方面,港英政府絕不會等到問題爆發才處理,例如五十年代的石峽尾大火便催生了徙置區公屋。5.39.217.76: v$ H. _& y/ X$ [! K; X
公仔箱論壇" c2 E9 v0 Z/ }/ W# t+ Q( c
在港督麥理浩治下的七十年代,以民為本的管治達到高峰:成立廉政公署、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拓展新市鎮、興建十年公屋計劃、大量招聘和培訓本地政務官等。繼後的港督維持與時並進、順應民意的優良吏治。例如,除了興建包括新機場的十大核心工程外,衛奕信把大學學位增多幾倍;彭定康不只是懂得推銷民主,他還從英國搬來,要求所有政府部門推行服務承諾,樹立政府向市民問責的風氣。回歸初期,董建華的確有患難意識,亦因此提出一套有理想的治港藍圖。八萬五政策背後的最重要目標是改變香港地產獨大的困局,從而發展其他產業,例如是創新科技等。可惜憂患長遠的理想敵不過短期負資產的民怨,結果政府全面退縮。曾特首在今屆任期內,不理樓價飆升、土地供應短缺,保留旨在托市的勾地制度,讓地產獨大變成地產霸權,製造社會矛盾,令政府民望不斷尋底。
1 D# y5 P1 V% n3 o& O1 g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7 s2 R! ?. y" C# g7 _0 [' S& {( g- {
董特首的憂患意識,因外圍環境(例如亞洲金融風暴)、內在因素(例如沙士、強推23條立法),及缺乏執行能力,變成在市民眼中的好高鶩遠、擾民累物。所以曾蔭權競選特首時,喊出「我要做好呢份工」的口號,贏得大多數市民的認同。開始今屆五年任期時,曾特首充滿信心,在2007年的《施政報告》中,以做一個「新香港人」開始(第5段),到迎接「黃金十年」終結(第130段)。曾特首自豪地說他代表的是「務責、盡責、重視執行力的精神」(第128段)。其實這正是典型優秀公務員的傳統,與政治官員(不論是民主產生還是黨內提拔)的憂患意識沾不上邊。tvb now,tvbnow,bttvb9 R+ g+ m9 _: T
" z# {+ V# j" [! P: m, v
公務員出身的特首是否一定只懂循規蹈矩、唯上司之命是從、不敢或不願稍為看高望遠,亦不想或不屑聽取市民大眾的意見?我不同意。除了彭定康、歷代港督都是英國公務員,雖然他們絕大部分有殖民管治的政治經驗。但香港的政務職系(AO)同樣有與社會政經各階層交手的歷練。問題的關鍵是否如練文所言,眾高官的「憂政府管治失去堅實認受性」這一患的意識大體不缺,缺的是一份緊迫感,理解此憂患產生及惡化所需的勇氣,以及解決此患的魄力和能力?tvb now,tvbnow,bttvb# _9 ?) H2 n# w4 E

5 q( X( L# {: U3 B/ x( u公仔箱論壇我認為回歸後的本地高官都明白,隨着民主意識普及和港人自治的承諾,特區政府缺乏堅實的認受性。但從董特首開始到2007年我還在政府工作時,當時政府不覺得這是個不能解決的憂患。原因是我們相信,就像回歸前的情況一樣,只要政府工作表現獲得市民支持,務實的港人不會因為「無得揀」這個缺憾而反對做得好的老闆(或公僕)。用表現贏取認受,就是當時特首和高官的共識。(做得到或做不到是另一回事)- @5 u1 q' I) s8 X
% L' Z2 _: Y* X9 n& t
董建華決定實施問責制前,沒有與政策層的政務官商討。在制訂細節時,不少政務官有意見,(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我寫的《平心直說》書中有關章節)。但儘管心存疑慮,主責的公務員員都發揮「務實、盡責、重視執行力的精神」,把整套新安排執行得妥當(包括就每項細節在立法會上向議員解釋清楚,確保公務員政治中立、爭取市民和公務員的接受等)。當時擔任局長的外人和變身問責局長的公務員都接受將來表現欠佳或個人操守出問題時,便須下台的憂患意識。這當然不是高層次的「先天下之憂而憂」。但對一向奉行「集體負責、個人免責」的長俸制公務員,問責制是個突破,亦是到現在我依然認為是維持政府認受性的次佳選擇(最好是配套完備的真正普選)。tvb now,tvbnow,bttvb+ K: J3 g2 ~6 q) x+ a! e
5.39.217.762 F5 S7 e1 L& G
今屆特首擴大問責制,委任多名副局長、政治助理。(我是原則上支持擴大問責制,藉此加強政府的政治能量和走入群眾的目標,可惜政府領導無方、用人不善,產生反效果。)結果是施政退步,還徹底摧毀問責精神。無論是表現差劣或是個人操守出問題的問責官員,全部都是以逃避或道歉了事。這種言行心態,連公務員擔心紀律處分可能導致革職的擔憂意識也比不上,遑論政治憂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b7 G/ _1 G2 Q0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x; u3 ?& ~: v0 @0 ^( a" x
現在政府已經不理會管治的認受性,只是着緊最低程度的管治威信,避免民怨爆發至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是政府為求通過預算案,向建制派屈服派錢的主要原因。
6 Y3 x% {0 `) h+ C"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2 {. h( I$ i5 x8 y
到了今天,特首和大多數政治委任官員的心態可能已不是做好呢份工,而是要保着這份工。既然保着份工沒有難度,只要必要時聽上司指示或揣摩上司意思,一是轉軚(派錢?)或是雷厲風行(替補機制?),期望他們有憂患意識便像緣木求魚了。
% z$ b) q& y: N  `
0 s" P( n. Y5 X' q+ i2 C1 a
所以談憂患者都是不識時務的評論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