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首批東莞城市形象智囊團成員聘任儀式暨座談會在行政中心舉行。然而,會議剛開始,就發生戲劇性的一幕,工作人員挨個跟媒體記者說:“專家說,在座談會環節,如果記者在場,可能不好發言,所以希望記者離場,座談會環節就不要參加了”。(6月23日《廣州日報》)
- n9 q L7 p- x# a2 ?7 ^, J% J 實際上,邀請專家就城市形象和發展舉行座談會,這樣的場合一般情況下,都會邀請記者參加,希望通過媒體進行傳播宣傳,東莞市也不例外。據報道,東莞市委宣傳部原本也是大大方方邀請媒體參會、報道,與會專家卻瞻前顧後,提出讓記者在專家討論會時離開會場,是東莞城市形象智囊團成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范紅的“個人意思”,主要是擔心專家談到負面的聲音時,被媒體選擇性地報道,會給城市形象抹黑。- X* G7 Q/ J( F$ y( m" i
確實,記者對新聞的報道,不可能全盤記錄,是根據情況有選擇的摘取,但發生了新聞事件,記者盡管各有選擇,但只要如實記錄報道,就不能認為是在對誰抹黑,況且,一個城市的形象,在公眾眼裏究竟如何,也不是哪家媒體想抹黑就能抹黑的。
+ t( x2 h K! ttvb now,tvbnow,bttvb 其實,范紅教授名義上是擔心記者有選擇的報道會給城市形象抹黑,但實際上,真正擔心的是記者有選擇的報道會讓某些專家難以招架。范紅教授也承認,如有記者在場,恐專家“不好發言”,因為以前不乏有這樣的先例,某位專家“不留神”一句“雷語”,經媒體“選擇性”一報道,馬上引起了質疑,一些專家相當尷尬。
+ L# b" ^1 z' ], e! M公仔箱論壇 筆者不懷疑范教授讓記者離開的善意,但既然擔心記者有選擇的報道,專家們又何必選擇性的面對記者呢,智囊團成員聘任儀式讓專家風光無限,這樣光鮮的場面,專家沒有讓記者離開,到了實質性座談會階段,卻把記者“趕走”,這樣的選擇性露臉,恐怕不是心胸坦蕩的體現吧。
- D: X: q* k' C# ^ 專家們為城市的形象和發展展開討論,出謀劃策,內容通過媒體讓公眾知道,引起討論和參與,這是好事,既豐富了專家討論,也更有利于決策的正確,相反,如果專家們為了回避媒體的“選擇性”報道,就“閉門造車”避開群眾的參與,結果未必能“擦亮”城市,至于選擇性的面對媒體,只想突出自己的光鮮而隱藏起另一面,對于專家們來說,實際上也是一種功利心理。(文/朱永華 圖/唐春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