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北京地鐵4號線陶然亭站內,人們在被雨水衝刷的臺階上行走。 當日下午,北京遭遇強雷雨天氣,白晝如夜,給行人出行帶來不便。新華社發1 F$ ^7 ?+ s9 Y. M8 q; v
5 d* a$ q! w# Utvb now,tvbnow,bttvb 北京昨天下午迎來大范圍強降雨,截至16時30分,市區大部均出現明顯降雨。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受此影響,城區部分路段出現擁堵現象,首都國際機場所有進出港航班均被取消。公仔箱論壇4 v/ s- P) p8 _3 m0 K2 E% |
逢暴雨必澇、逢暴雨必癱,每年夏天不少城市都會陷入這種“宿命”之中。據報道,此前,由于暴雨突襲,江城武漢突然變成“水城”,此處“水漫金山”,那裏“行車如船”……正當人們反思城市管理水平時,發生在武漢的一幕也被首都北京“復制”。2 i# ?. ]$ Z7 v" Y- \0 A
一場大雨讓一座城市原形畢露,委實令人沉思。著名作家龍應臺有個妙喻,要分辨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如果一場大雨使你全身泥濘,汽車輪子陷在路坑裏,積水盈尺,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那麼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國家如此,城市亦然。一個城市發達不發達,不能光看GDP,不能光瞧高樓大廈,還要看人們看不到的地方,比如下水道。7 W- Q1 k0 r5 x
越是人們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檢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被人們忽略的細節,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在緊要時刻考驗管理者的應對能力。
# N% k$ U4 U# {! Q$ @6 vtvb now,tvbnow,bttvb 面對“逢暴雨必澇、逢暴雨必癱”的現狀,城市管理者應該思考三方面問題。
8 ^ `& ^% L( ?' ctvb now,tvbnow,bttvb 其一,如何做好暴雨預警機制?北京這場暴雨確實來勢快、勢頭猛,簡直讓人措手不及。但是再快再猛,也有跡可循,相關部門在預報暴雨的同時,能否建立較為詳細的應急機制?不能等暴雨來了才慌了神。如果早點提醒,以及盡快布局的話,老百姓也會心中有數,妥善安排自己的出行等。公仔箱論壇9 C. \# d- f* y' U1 `0 |9 o
其二,如何合理規劃城市?中國社科院學者袁曉動直言不諱地稱,“目前,部分城市的規劃體制、城市規劃隊伍、城市規劃理念等還帶有嚴重的計劃經濟色彩,普遍表現為重生產、輕生活,重收益、輕環境,重短期、輕長期,重地面、輕地下,遇到城市災害也就束手無策。”顯然,這種抨擊不是無的放矢,它的確勾勒出了不少城市積弊。避免悲劇重演,就應吃一塹長一智。簡言之,在以後的規劃中,別再只注重面子,而忽略了裏子。* E( k' L0 E9 R/ l, w% o
其三,如何積極應對城市大澇和癱瘓的局面?城市一澇,百姓就舉步維艱;交通一癱瘓,無疑更可怕。面對大澇和癱瘓,城市管理者應該多思考一番,多著力應對。對現有不合理的地下設計,可以調整的就盡快調整,可以疏浚的就及時疏浚。提前應對,方可臨危不慌。
( S6 X& `5 U- B 城市逢暴雨必澇,是考驗更是考問。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判斷生活更好的指數有很多,城市不澇、交通不癱瘓應是最基本指數之一。法國作家雨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為了城市的良心,為了老百姓生活得舒心,城市管理者應多用心,多些細心,多一些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