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于山位于福州城區中心,最高處海拔58.6米,面積11.9公頃,整座山形狀如巨鰲,于是有六鰲勝跡:攬鰲亭、倚鰲軒、應鰲石、接鰲門、步鰲坡、聳鰲峰。于山又稱九日山。漢代有臨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文化大革命”時期曾改名紅岩山,1977年復名于山。公仔箱論壇7 {. w! G# G$ z; Z! }
    于山海拔52.2米,面積0.47平方公裏,怪石嶙峋。山林木參天,景色秀麗,歷為遊覽勝地。于山名勝古跡甚多,主要景點有平遠臺與戚公祠、九仙觀與天君殿、大士殿、報恩定光多寶塔(即白塔)等。山上還有自宋代以來摩崖石刻100多處。
- h! x  y% s7 Gtvb now,tvbnow,bttvb

于山

    白塔寺,即定光塔寺,初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是由閩王王審知創建,後改名為"萬歲寺"。五代時是福州名寺之一,明代嘉靖年間主要殿宇大多毀于倭患。現存建築是在清道光至光緒年間重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為華封堂、方丈室、客廳、僧舍。法雨堂是人們為紀念後梁時寺僧義收"積薪自焚",舍身求雨而建的。說的是,五代後梁貞明元年(915年),福州久旱無雨,禾苗不長,這時來了個遊方僧義收,到白塔寺祈雨,他在寺前用木柴堆塔,自己坐在塔上,閉目合十,為民祈雨,3天後,約定時辰點燃柴塔,義收仍堅持不動,隨著火焰升起,大雨驟降,義收安然無恙從火中走下。後來人們就建法雨堂紀念義收。法雨堂還曾是嚴復讀書處,清朝福建船政學堂的校舍。( A# Z5 ^; r+ Z% y' T
    戚公祠是民國7年(1918年),為紀念戚繼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祠建在石崗之上,佔地4100平方米。附近有平遠臺、蓬萊閣、醉石亭、三山閣、吸翠亭、補山精舍等。五老崗、榕壽岩、宋塔以及古今摩崖石刻等勝跡,隱存在千年榕樹、古荔、龍眼等花木之中,為于山風景區組成部分。 / W% q( U( u  A7 {

于山

    從祠廳右折進入花墻,就是補山精舍。精舍建在榕壽岩旁,岩壁上鐫有大"壽"字,岩隙間的一株古榕垂須屈幹,懸立倒挂。民國22年秋,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等人曾在精舍召開秘密會議,籌備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e9 b+ v0 R& L+ E
    出戚公祠大門,迎面是峙立于懸岩的吸翠亭。亭東有廓然臺,宋朱熹曾在此觀天,並寫五律《寄題九日廓然亭》,中有"仰看天宇近,俯嘆塵境窄"、"寧知廓然處,初不從外得"等詩句。過吸翠亭,到煉丹井。相傳何氏九兄弟便是用這口井的水煉丹的,煉丹井旁的九仙洞是他們的住處。 循煉丹井旁石階可上大士殿。此殿又名觀音閣,位居全山中心。大士殿東鄰鰲頂峰,鰲頂峰旁就是狀元峰,狀元峰附近就是六鰲古跡。
& {4 {! ~# n3 h! x5 r) z, S5.39.217.76     于山頂有一空地,叫九日臺,臺的南端是一片絕壁,很像一條高挂天空的瀑布。福州歷史上第一次用炮火保衛城池就發生在此,可惜此石屋炮臺在民國25年被拆除。
8 r& U" _7 c4 T8 H6 `7 u) c& j* F公仔箱論壇     沿登山公路轉東,過望州岩,就到了山上最大的廟宇九仙觀。這座道觀建于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莊嚴雄偉,金碧輝煌。殿的兩旁建成碑廊,廊裏陳列著歷代與福州地方歷史、經濟、文化有關的碑碣16面,皆屬珍貴文物。
- Z9 ]: H5 u* S1 Itvb now,tvbnow,bttvb     九仙觀西南的舒嘯臺,是明代著名學者、莆田人黃仲昭開辟和命名的。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他曾在九仙觀主編《八閩通志》,花6年時間,成書87卷。于山還有為數眾多的摩崖石刻。現存宋、元、明、清及近代的摩崖石刻113段,其中宋刻35段,明、清佔大半。這些石刻大部分分布在鰲頂峰、金粟臺、戚公祠、蓬萊峰等處。于山摩崖石刻,不但保存許多優秀的書法藝術,其中大部分還具有史料價值。明代督舶太監尚春的詩刻,就是一份福州對外貿易的史料。
) u' `/ z5 _9 @, c! l8 @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交通:公交18、19、801、802、803路均可到達。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