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高考第二天,一大早,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疾呼:“今是高考,唯告學子:要有尊嚴,別學醫!”
& E( n- Y' ^" a0 u, G! ?* }; Gtvb now,tvbnow,bttvb 廖副廳長何出此言?原來,5月30日發生在江西上饒、致上饒市人民醫院醫生殘疾的一場醫鬧,讓他心酸憤懣不已。公仔箱論壇' c" i0 N8 F" W. H1 m
平心來說,任何醫療糾紛,不管責任在不在醫院,在不在主治醫師,病人家屬用打人來解決問題,都是不理性的做法。如果不服醫院的處理,完全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得到公正解決。盡管醫鬧的成因復雜,但要明白一點,拳腳維護不了病人的合法權益,只會加劇惡化醫患關係,這樣,無論于病人、于醫院,都沒有好處。tvb now,tvbnow,bttvb* u* _+ R1 H! C
當然,作為醫院和醫護人員,要用高尚的醫德和優質的醫療服務,最大限度地避免醫鬧發生,遇到問題時不推諉、不扯皮,勇于承擔責任;同時,也要相信,對于一些真正無理取鬧的病人和家屬,法律決不會束手不管。而這裏,面對鬧心的醫鬧,廖新波疾呼“要有尊嚴,別學醫”,又是一種什麼態度呢?在感知他憤怒的同時,也讓人品味出另一種失去理性的“醫鬧”味道。
: ^- X) W' d# c9 o 一者,“要有尊嚴,別學醫!”某種程度上訴說著委屈,也包含著醫患關係惡化中,對醫院責任的回避。誠如“一只巴掌拍不響”,現實很多醫患矛盾中,醫院並非全都是受害者。尤其是在個人醫療費用負擔過重,仍有不少醫生亂用處方權,甚至暗中索賄的情況下,醫鬧或成為了一些人的情緒表達。如果一出現醫患矛盾,醫院就覺著委屈、憤怒,那麼,減輕病人醫療負擔,提高服務水平,等等,豈不永遠成了空談。
# I: T" S6 F+ G 二者,“要有尊嚴,別學醫!”其煽動性不可小覷。許多高考學生對當前的醫患關係不明就裏,聽了廖新波副廳長的疾呼,沒準兒,有不少考生對“當醫生,弄不好要挨打”信以為真。我國基層縣鄉,本來就缺少醫護人員,驚聞副廳長的“箴言”,以後誰來填補醫護人員的缺口,誰來改善基層的醫療狀況?副廳長怒過之後,對此最好有個思考。公仔箱論壇1 q- J2 U6 Z% R9 f; s
說到底,非理性的惱怒和牢騷于事無補,正視醫患矛盾,減輕醫療負擔,完善保障醫患關係的法律維權機制,才是解決醫鬧問題的合理選擇。(孫海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