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蘋論:關愛基金是四不像的怪胎

蘋論:關愛基金是四不像的怪胎
' b9 l3 e& \& @% Y. `  D公仔箱論壇
2 k1 V4 }0 G. \: _+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i& t: K# M" x
特首曾蔭權先生敲鑼打鼓推動成立的一百億元「關愛基金」越來越像一齣荒謬劇。籌款不達標,富豪捐款不踴躍,基金目標及方向不清不楚,幫助的對象似是而非……。基金開始運作便出現這許多質疑與問題,讓人不禁懷疑它能否持續下去,或變成「爛尾基金」。7 o1 `2 ]6 `7 ]/ O- N2 V  u( f+ d  K; L0 b
+ K: r( G7 X4 X6 t
剛公佈的時候
,曾特首及協助他籌款的中間人信心滿滿,指香港富商都充滿愛心善意,將會樂於捐款成立「關愛基金」,讓基金輕易籌到一百億元(五十億由政府撥出)。但除了起初一、兩個星期有較熱烈的回應外,捐款數額很快停滯不前,到最近也不過籌到十八億元左右,實際到手的則只有六、七億元,跟原先計劃的五十億元有極大距離。更重要的是,陸續有商界人士對基金的籌款方式及運作提出質疑,有的指政府勸捐形同額外抽稅;有的則指捐款方式跟富豪慣常的方式不同,未能凸顯捐款人的「善心」;有的認為企業向來有本身的方法及渠道捐助慈善項目,犯不着另起爐灶,再搞官商合辦的基金。

- L, y* S2 b1 k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0 p& Z% I1 ~0 x$ r+ Z$ htvb now,tvbnow,bttvb商界人士這些投訴或怨言當然都有點道理
,但更根本的理由恐怕是因為捐款予「關愛基金」形同「無名氏捐款」,既不能留下甚麼事迹或牌匾,也不能提升自己或企業的公眾形象,只能為政府抬轎補鑊。算來算去,這都是一筆有賠沒賺的「交易」,對無寶不落的商家來說自然一點也不吸引,他們反應冷淡其實是意料中事,不該感到奇怪。只要政府的遊戲規則不變,「關愛基金」要籌足五十億元實在不容易。

$ o; o; P2 ~* j6 N. b+ u( otvb now,tvbnow,bttvb0 T1 F+ `. L2 \5 u
然而
,捐款不足並不是基金的致命傷。只要立法會批出五十億元撥款,基金便有充沛資源可用。問題是「關愛基金」的定位始終不清不楚,特區政府又傾向把一些燙手山芋或自己不願做的項目放在基金手上,令「關愛基金」變得更四不像。
5.39.217.76* n7 N: M* S) v- H6 T
* |$ K% o2 h- _
根據政府的構思
,「關愛基金」主要是想整合政府、商界、民間之力,以補充現有社會保障制度不足之處。表面上看,這樣的構想不無道理;但實際上成立基金是在間接加大社會保障體系,變相增加社會福利服務及開支,暗中擴大受助人範圍,甚至加入一些原來不屬於社會福利的補助、資助。拿數億元資助部份學生參加遊學團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不管從外國經驗或香港的情況來看,這樣的補貼都是不必要的,都會在學生中製造壓力及矛盾,都會製造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可能加深倚賴他人的文化,實在是弊多於利的。
, U* r) }7 n( C2 d+ }# d

' }' l( ~. t5 F6 w  @) S'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而且
,政府推出新的福利措施,新的補貼如交通津貼都需要經過反覆諮詢及討論,讓公眾可以清楚了解措施的目標及為何有必要,讓社會明白措施的代價及利弊才正式推行。「關愛基金」有公帑注資卻不需要經過類似的醞釀及討論過程,委員會拍板後便可推出。這樣的做法顯然有欠周全,社會隨時要為此背上長期的包袱及開支。
% H; _/ L. Z- y, o7 Z- T* d( Y
; \" r- f" X: j2 L% y8 Z
另一方面
,政府開始借用「關愛基金」推行一些富爭議性或未經深思熟慮的政策,例如派錢予新移民,更讓人擔心基金變成任意加派福利、加派補貼的怪胎,變成博取掌聲的政治工具,損害香港自力更生的核心價值及長遠利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