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份報紙叫《蘋果日報》,我喜歡這個名字,一來很好記,很“街坊”,有親切感;二來一份報紙就像一顆蘋果,讀者咬下去,當中滋味,因人而異。
4 ^/ k8 c" f( q/ S 從前,有位上師,經常用故事來教化弟子。% C5 x1 @/ ]( H$ l! A, [# z
可是,上師從來都不講解故事背后的意涵和他的想法。 k: Z8 |+ L N' P( x5 F6 [
有一天,某位弟子再也忍不住,抱怨地問上師,為何不把故事背后的意涵和啟示,告訴他們?5.39.217.76* U, z# I' N: `3 `+ S" {) e$ \8 k
上師輕輕地回答:“如果我把蘋果或甘蔗,先嚼爛了,再送你口裡,讓你吃下肚,你會願意嗎?”
8 ?5 m) p+ l( ytvb now,tvbnow,bttvb 弟子默然。
* q2 m* z( N( Z( } 上師又說:“沒有人可以為你嚐出蘋果的味道。”
1 T( f4 ~9 H) f “同樣的,也沒有人可以為你在故事中,找到背后的意義和啟示,即使是佛陀,也無法幫你。”
. r0 v7 w- H9 O b9 H, E1 | w評論不是結論
/ t, ~3 K7 x6 n1 c& u! Q! ~; ^' E5.39.217.76 政府扮演著監管者的角色,眼中的蘋果好壞以及吃出來的味道,又更複雜了,一種深層次之味。
2 L; E! _' E' |# \$ H 內政部長拿督斯里希山幕丁提醒中文報章,勿為銷量而炒作政治新聞;這是他的職責。
) E+ _. o& D, r( H3 R; J 但媒體是餓獸,永遠餵不飽。媒體與政治,既親密又要保持安全距離。/ u8 H& l% H) n' ~7 _6 ^
政治人物,尤其是在選舉期間,選擇性地發放消息,使到政治新聞顯得貧乏、片段和混亂。" k1 X, d- {: }# v8 z
這種行為,經不起理性的考驗;經媒體分析、消化后,媒體就成了所謂的壞蘋果。
s& G0 A: h, V+ Q3 w/ Z3 C5.39.217.76 黨派惡鬥,媒體遭殃卻不能罷工,還要盡能力所及,報導各方觀點。因為黨派之爭,通過相互監督與制衡,能對抗專制。這是朝向民主之必然,最終有其良善的一面。5.39.217.76' `' N1 C0 F& ~8 ^
“評論不是結論”,讀者自有消化能力;一天一顆蘋果,不會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