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就算有黨內民主,亦不容一黨專政

黨內民主勝於黨內獨裁,一黨獨大優於一黨專政,因為由一人控制的政黨,很容易會走向政治的極端,納粹黨的希特勒便是例子;而毛澤東控制中國共產黨,長達30多年,是另一例子:李光耀雖然掌管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長達38年,但他仍容許黨內異樣的聲音。 中國稍微欠缺民主的傳統,雖然早於1777年,客家人羅芳伯已於中國以外的西婆羅州,建立一個類似民主共和國的蘭芳大總制,生存了108年,但不為國人所知;而國父孫中山所創建的中華民國,又出現亂局,國民黨亦不能一黨獨大。1949年以後,海峽兩岸各自一黨專政。直至1987年,蔣經國才開放黨禁,只不過台灣仍維持一黨獨大的局面。 一黨獨大並非真正民主,為了有民主包裝,李光耀便在新加坡的國會以內,加設幾個反對黨的議席,大陸則在全國政協會議上,邀請所謂民主黨派成為政協代表,但政協只算諮詢機構,並無立法權力,離民主政治的路途尚遠。由於一黨不能永遠獨大,反對黨便有上位空間,如是到了2000年,兩黨交替的政治便開始在台灣出現。2008年是另一輪的兩黨交替,試問大陸的共產黨,敢這樣做嗎? 自蘇聯解體,東歐變天以後,共產世界便出現極大的變化,如今仍然堅持一黨專政的國家只有北韓、古巴、印支三國及中國大陸,除了北韓以外,其他國家已不同程度上作出改變,只可惜中國大陸仍然主要局限於改革開放模式,以經濟為主軸的改變,在政治的層面,甚至比不上越南,因為越南的黨內民主,已逐漸延伸至中層,而上層亦開始出現差額選舉。 那麼中國大陸又是否全無進展嗎?那就未必,只是走得慢,做得小,猶如回歸後的香港,所謂循序漸進,就要等差不多四分之一個世紀,才有最起碼的普選。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初步的黨內民主,只出現於最基層的選舉,人大會議內,亦出現象徵性的反對票。劉曉波所草擬的○八憲章,只是希望在一黨專政的情況下,可以有異類的組織,異見的聲音。劉曉波的被囚,只證明中共仍然堅持一黨專政,更遑論黨內民主。因為假若出現黨內民主,黨內的領導層便不能再專權,既得利益者亦不容再享特權。 今天中共最大的成就,是將黨制度化與系統化,特別是接班的安排。早期是鬥爭上位,中期是領導欽點,毛澤東要鬥倒無數人,才可當上主席,為了永遠當上主席,便出現文革式的鬥爭,到了後期,更多次欽點接班人;鄧小平早期仍兩次改變欽點的人,為了延續中共的壽命,他完成接班的安排,由最頂層的政治局安排候任的黨主席與總理,經過多年的體驗與測試,才可接班,如是每位接班人,都有觀察期與試用期,六四以後,大陸仍有20多年的安定繁榮,就是這個原因。 基於這個原因,黨已由集體領導形成一個領導集體,再由上而下,督導全國,黨內民主仍未出現,出現的只是最頂層的民主。到了這個階段,仍然處於黨內獨裁,民主的進程,方式仍是保守的,速度仍是緩慢的,亦因此要放棄一黨專政,仍然是遙遠的,但並非遙不可及。不要忘記,經濟的發展,會對民主的訴求,起催生的作用,而大陸走入國際,國際的主流思想,亦再生催化的效果,對此,台灣在加大兩岸交往過程中,亦負上相當的責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