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增加賣地 不及放寬轉售居屋
: d) [3 F' b% u1 N2 itvb now,tvbnow,bttvb[摘要] 金融海嘯以後,在海內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遊資泛濫,低息環境長期持續,通脹預期形成,資産有價,香港樓市便不斷攀升,樓價迭創新高;香港信報社評指出,加上人民幣滙價持續升值,內地資金來港買樓蔚然成風,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本港置業投資意欲大盛,炒風遍及全港各區及各類型樓宇,嚴重戕害民生。5.39.217.76 q- D, m3 C0 Q- \9 ]2 m( g- P
tvb now,tvbnow,bttvb" [7 v& I) ^8 s
金融海嘯以後,在海內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遊資泛濫,低息環境長期持續,通脹預期形成,資産有價,香港樓市便不斷攀升,樓價迭創新高;香港信報社評指出,加上人民幣滙價持續升值,內地資金來港買樓蔚然成風,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本港置業投資意欲大盛,炒風遍及全港各區及各類型樓宇,嚴重戕害民生。
7 r9 i9 ^! u: j, q# F6 ^: A自去年初以來,特區政府已多次推出各類打擊樓市措施,又推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房屋資助計劃,企圖壓抑炒風,解決夾心階層的居住問題,但事實證明無效,直至去年底針對樓宇短期炒賣活動,引入額外印花稅措施,短期炒風才算暫時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Z" ~$ `' O0 z& c7 I0 v
然而,今年以來,樓宇成交宗數雖然顯著減少,短期投機炒賣活動尤其收斂,今年三月俗稱「摸貨」的成交宗數,已明顯由去年每月平均三百二十宗,大幅下跌至一百三十四宗,但樓價卻仍然高企不下,而且持續飆升。. Q2 J" S$ D5 h0 U: j6 X! i' {+ P
根據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天在立法會上透露,今年初樓價又再度上升,首兩個月的累積升幅已達百分之七點二;本港二月的整體樓價更已超越九七年的高峰,地産泡沫已經形成,昭昭在目。
0 H5 }) v# `7 l2 o2 Y8 g% n針對土地供應短缺的問題,政府昨天又有新猷,決定按季公佈需要拍賣或招標的土地,實行變相恢復定期賣地,與勾地表相輔相成,冀望雙管齊下,短期內大幅增加土地供應。
" c( B% y+ E# D. N' x! Y, V0 Otvb now,tvbnow,bttvb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天向傳媒宣佈,今年四至六月期間,政府將會主動合共推出十二幅用地出售,其中九幅屬住宅用地,預計可提供約二千六百五十個單位,如果按政府早前宣佈未來幾年批出的土地可提供三至四萬個住宅單位計,預料今年第三和第四季推出拍賣的土地,可興建的住宅單位,至少在五六千個或以上。5.39.217.769 f0 K8 {, n0 O2 E8 q! |: c" ~6 `4 w
不過,土地供應增加不等於住宅單位供應增加,因為勾不勾地和買不買地的主動權,始終穩握在地産商手上,何況麵粉變成麵包,最快也是幾年之後的事。再者,以本港五大地産商合共擁有的土地儲備總量而言,絕不在特區政府之下,所以真正的問題癥結,其實不在土地供應不足。
& K3 t5 s7 l7 S R6 ]如果要在短期內增加住宅樓宇單位供應,辦法不是沒有,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最近在信報專欄「大講堂」撰文「如何擺脫房屋窘境?」(三月三十日),便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辦法。5.39.217.76" o, j( V5 O& I$ D. \
王教授指出,過去三十年大多數居屋按當時市價折讓大約30至45 %出售,這些單位其後在公開市場轉手時,業主要對房委會補繳當初買入單位時的折讓差價。但差價按業主對房委會繳款時的市價計算,並非當初向房委會買下單位時的折讓額;這也就讓房委會而非業主享有居屋大部分在公開市場上的增值。這條款減低業主在公開市場上出售的誘因,應是時候檢討。差價應固定在居屋首次賣給業主時,業主住滿五年後,只要繳付這個差價,就有權在公開市場自由出售,這才是「三贏」政策。上述建議既可令房委會更快收回更多的差價,同時增加居屋業主的誘因,加速和提高二手居屋的轉讓數量。% C) Y; J0 s* z" k
目前全港有三十二萬零四十七戶居屋,但過去二十年來,只有二成即六萬四千六百六十八個單位補了差價,還未可在市場上公開出售的單位,高達二十五萬五千三百七十九個,只要有百分之二以新政策補差價公開出售,有意置業的市民便毋須再等幾年,才可通過置安心房屋資助計劃置業安居了。
9 D F$ s* E( H1 N$ D社評指出,事在人為,特區政府明知樓市高處不勝寒,岌岌可危,所以不想復建居屋拖垮樓市,成為代罪羔羊。但王于漸教授的建議不會動搖根本,只是方便中下階層置業,實際可行,實在值得有關當局認真考慮。
) E" o. Y+ a4 @" x0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