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資訊] 世界文化遺產:長城

本帖最後由 mr2907 於 2011-4-8 03:44 PM 編輯
: l. v% l4 g( p- h4 O8 w1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u; n$ |& x$ ~7 |4 n8 G公仔箱論壇                                                                                               世界文化遺產:長城5.39.217.76' P  S" k9 ?# b: s/ W& }# S# r
) E- n9 |; Q# k, {  U6 {# J/ Z$ c  W

+ d* T/ ?% f5 Y公仔箱論壇●中文名稱:長城tvb now,tvbnow,bttvb0 l3 e0 g9 z  H! E! I
●英文名稱:The Great Wall
5 U5 L6 b/ @, U9 i+ |7 ~+ [2 v●批準時間:1987.12           
' U% o6 D% F" E8 y8 s  L2 g6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 F# b& t3 Z# z- O/ k2 k) p4 G●遺產遴選標準:長城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公仔箱論壇. z  y( p( N/ U; K' U0 y; A/ [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公仔箱論壇9 C: r  N! `: Y- W& `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于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係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g% p5 n/ j" E* A  P0 U
  ●概況:
; c- ^; j( @4 h8 E& I- m% a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裏”。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 f2 k7 ~1 z* ~  長城修築的歷史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 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公元前七八 世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為了相互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 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裏長城區 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公仔箱論壇( y# |8 ]9 J: `4 w! l* J
公仔箱論壇9 |. N: r2 p2 B! G! L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並滅了六國諸侯,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紛爭的局面, 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一國家的大業。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 定,防禦北方強大匈奴遊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除了利用原來燕、趙、秦部分 北方長城的基礎之外,還增築擴修了很多部分,“西起臨洮,東止遼東,蜿蜒一萬余裏”,從 此便有了萬裏長城的稱號。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 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 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都達到了5000 千米或10000千米。它們都不在一個位置上。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 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清朝康熙時期,雖然 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 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 ; F) j( s+ X* f& ~
  長城的防禦工程體係  綿延萬裏的長城它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墻,而是由城墻、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 體係。這一防禦工程體係,由各級軍事指揮係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 裏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 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 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 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 在鎮城內,其余各級官員分駐于衛所、營城、關城和城墻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W3 B6 w7 v+ ?# c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在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 富的經驗。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裏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 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 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 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g+ S) ?0 F3 }# ^/ Y' q4 Q2 p0 @
  長城的城墻。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 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 險處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採 取了“山險墻”和“劈山墻”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 墻,一般平均高約七八米,底部厚約六七米,墻頂寬約四五米。在城墻頂上,內側設宇墻, 高一米余,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墻,高2米左右,垛口墻的上部設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墻頂上,還建有層 層障墻,以抵抗萬一登上城墻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 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墻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臺,以住宿巡邏士兵和 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 l; T! V& J9 `' S/ j- h
; @& ^: x& M5 m# p1 x7 W  關城。是萬裏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 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 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 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著名的如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 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以及漢代的陽關、玉門關等。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 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裏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係統。有些重要的關城,本身就有幾重防線,如居庸關除本關外,尚有南口、北口、上關三 道關防。北口即八達嶺,是居庸關最重要的前哨防線。 / J2 s3 ~7 [! e& p6 q5 @
  烽火臺。是萬裏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傳遞 軍情的設施。烽火臺這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候就很好地 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傳遞軍情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傳遞的方法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因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看見。這是一傳遞 信息很科學又很迅速的方法。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採用了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 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 傳遞頃刻千裏。在古代沒有電話、無線電通訊的情況下,這種傳遞軍情信息的辦法可以說 十分迅速了。關于烽火臺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緊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險處或是 峰回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要三個臺都能相互望見,以便于看見和傳遞。烽火臺在漢代 曾經稱過亭、亭隧、烽燧等名稱,明代稱作煙墩。它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 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還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臺、亭燧而不築墻的,可見烽火臺在長城防禦體係中的重要性。(文字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公仔箱論壇2 D4 e8 S9 H, S, j9 z# [
tvb now,tvbnow,bttvb) S" a3 E" {$ E  k
, {7 K( }  C; W9 p
  ●文化遺產價值:4 Y3 ]% q  V- B
  萬裏長城從春秋戰國開始,伴隨著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行進。眾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國文明史,封建社會是最豐富最輝焊的篇章,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歷史事件,在長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鐵馬、逐鹿強場、改朝換代、民族爭和等在長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長城作為一座歷史的實物豐碑,將水文在中華大地。在萬裏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墻、關城、鎮城、烽火臺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之外,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邊塞詩詞已成了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的“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幹樹萬樹梨花開”等名句,千載傳誦不絕。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詞至今還廣泛傳唱著。古塞雄關存舊跡,九州形勝壯山河,巍巍萬裏長城將與神州大地長存,將與世界文明永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