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安裕周記﹕壓不住的新浪潮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3-27 06:46 AM 編輯 5.39.217.76, [0 Y: n& ]! K8 \7 c# A8 f4 p

! E2 \# i# l( I) P公仔箱論壇安裕周記﹕壓不住的新浪潮公仔箱論壇' t3 ~: ^+ a1 g- E, e1 v

' N% g) ]; I*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C& t; e5 p' o! a% w
伊莉莎伯泰萊去世,人們多以《埃及妖后》作為她的事業最高點,也許是的,連末代總督彭定康也用埃及妖后的財產來形容留給香港的財富,《埃及妖后》的影響力豈止考古史,更是涉及外交史了。至於香港得到埃及妖后的有形和無形財產之後,如何使用如何浪費如何變得不名一文,那是公道自在人心的另一論述。不過,如果把伊莉莎伯泰萊的電影終點畫在《埃及妖后》未免過於以偏概全,應該說,伊莉莎伯泰萊最佳電影是一九六六年的《靈慾春宵》(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這部片對美國電影工業振聾發瞶,折射出六十年代西方世界的不安和躁動,起覑承先啟後的文化世代衝突,在社會運動發展史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 P% d) w+ Y6 d& a3 \- E3 Z4 z

$ y8 T8 |/ z! _$ ?; T《靈慾春宵》是說美國一家大學的教授夫婦和一對新進學者夫婦在大宅的連篇冗長對白,黑白攝影而舞台劇味道濃烈的手法,當年來說並非新穎。一新耳目的是新人導演尼科斯(
Mike Nichols)的大膽創意,他企圖在電影裏帶出兩性論述,以及其中的貪婪和譏諷等人性本質。這部片為伊莉莎伯泰萊帶來影后獎座,尼科斯卻痛失最佳電影獎。然而這股新浪潮已是沛然莫之能禦,尼科斯雖在當屆奧斯卡敗於同是英國製作的《日月精忠》(A Man for All Seasons),翌年再接再厲,以《畢業生》(The Graduate)成為美國新浪潮大旗手,如海嘯的巨大社會和電影衝擊,可說是要擋也擋不住。

  `2 v5 r& e" Q$ |: p: H! \" @1 G9 X5.39.217.76
公仔箱論壇8 X7 Q, T5 Z6 p4 z/ S
《靈慾春宵》在今天的電影技巧來說,人們必會同意前面所說的黑白片舞台劇,說不上什麼意像或拍攝技巧。不過,那是六十年代英國味道電影本色,《日月精忠》和《冬獅》都是這種幾個人在屋子裏一口氣唇槍舌劍半天的同類,所不同的,《日月精忠》與《冬獅》是古裝宮幃片而《靈慾春宵》是現代片。殊途同歸一以貫之俱是人性的精準勾勒,《日月精忠》講的是十六世紀英國政治雄才莫爾(
Thomas More)的不畏死上諫英王,《靈慾春宵》則是一對表面是涯岸自高知識分子內裏卻是俗不可耐世表凡人,人性的真像在這兩部電影顯露無遺。
tvb now,tvbnow,bttvb+ H) E  x: Y5 [) v

( g6 \5 ~! U( w3 O: N6 b! U(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文化交替衝突年代的悸動
tvb now,tvbnow,bttvb" _9 Z: y. f' j/ P* l9 T

  v; f) d' M; l5 h9 E6 Jtvb now,tvbnow,bttvb
必須指出,《靈慾春宵》的時代意義比《日月精忠》來得恢弘博大。那是六十年代,是火紅的歲月,於近代史而言,六十年代意味覑詩人歌手卜狄倫所言的不安和衝突。尼科斯在《靈慾春宵》這一舞台,通過兩名英國演員李察波頓和伊莉莎伯泰萊的長篇獨白,代入新舊文化交替衝突年代的悸動。如果單獨以尼科斯在《靈慾春宵》的手法批評他當年過於年少老成,這是另一種弱視,因為僅只是一年之後的一九六七年,他在《畢業生》以完全不同的技法解讀陷於迷惑的嬰兒潮年代一年生。兩部電影相比,尼科斯在《靈慾春宵》是深沉內歛屈而求己,而《畢業生》則是繁花盛放毫不保留,一個導演的才華燦爛如此,能收可放,能柔可剛,端的是詩人本色,無負於那赤誠時代。
+ m) q% ?. {* k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6. k0 B5 ]: y& o  R- ^2 S2 o7 b2 K
到今天《畢業生》仍是眾多電影的思想文本,部分情節更成為世界上被抄襲最多的內容。膾炙人口的一幕,當是德斯汀荷夫曼在教堂把嘉芙蓮羅絲搶回來之後,坐在巴士後排,忽然之間,他要得到的都得到手,人生應是很圓滿的了,可是他抽一口煙後卻茫然不知應該走哪一步。我會視《畢業生》為《靈慾春宵》的時空間斷但實質血肉相連的下集——有覑《靈慾春宵》的坦然討論兩性關係和人生涵意作為引子,才會有《畢業生》的反叛和大膽任性。兩部電影無疑可以單獨解讀,但若以前因和後果串連觀之,意義遠比抽離閱讀來得深邃。公仔箱論壇* ~$ q! G8 ]/ T! U8 l* m  z$ p
. A, c$ M8 k8 L% x- z
Laugh about it, shout about it不屈不賣帳% h% ^9 F( I% b4 E
公仔箱論壇% e' D' X6 C0 \6 V* s
《靈慾春宵》揭起了荷李活的新浪潮大纛,《畢業生》把這股狂茘發揚光大。尼科斯看到這一趨勢,使美國不致於落後於早已揭櫫的歐洲新浪潮。然而,better late than never,美國的新浪潮觸發了更廣袤的文化震撼,把歐洲的革命帶回美國,引發了從電影到民歌的巨變,歌手組合Simon and Garfunkel在《畢業生》沒有半點掩飾他們的關注社會心情,有人會說,片中名曲〈Sound of Silence〉觸動千萬青年人內心,但更大的政治隱喻在於同片的另一首歌曲〈Mrs.Robinson〉,那種不屈於一泓死水不向建制賣帳的活力躍然而出﹕
2 Q0 C( B# e& Y& P* M% s' P3 T: F1 K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C: O9 q  S4 V  f. q
Sitting on a sofa on a Sunday afternoon,
+ R( U6 }1 G7 y% m2 i5 [* X, Y
Going to the candidate's debate.公仔箱論壇* M" k( j# d: \- N) O. [( p9 g+ F
Laugh about it, shout about it
. F1 d3 c: C' f) U4 O2 e5.39.217.76
When you've got to choose.5.39.217.76$ b6 X- T- U5 |! h3 h3 \! V

! R; e8 e# H7 \8 D2 z& a. ?$ Utvb now,tvbnow,bttvb那是越戰高峰期的一九六七年,詹森自覺幹不下去,自願放棄角逐連任總統,美國的權威象徵在這一刻頹然倒下,民權抬頭,這才有歌詞裏的「到候選人辯論會去,取笑他們喝倒他們,當你得要做決定的時候」。尼科斯的涵意不在於德斯汀荷夫曼在電影初段的荏弱,而是結局裏豁出一切把女朋友搶回來。意在戲內,意在曲外,這是一場活生生的社會行為解讀。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1 Q: E4 \' a; }$ N: }- ?" [4 _- S
5 C3 j2 u2 o; R, B0 G
今天我們身邊的情和《靈慾春宵》裏那種低氣壓鬱悶不相上下,香港有如六十年代的美國,富有但空虛,我們社會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多了,但社會頂層的舊時代保守氛圍一點沒散。只有李察波頓和伊莉莎伯泰萊的英國口音,只有深秋夜裏大屋內教授夫婦的爾虞我詐,才會令人感到那股揮之不去的困頓無助。最近這些日子,當核能的安全爭論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可是官僚的回應卻是充滿知識性的傲慢(intellectual arrogance),和《靈慾春宵》裏那對教授夫婦的表面才高八斗卻心靈空虛,相隔四十五年依然不謀而合,這是所謂建制高層的特質使然,抑或是同樣的腐朽發臭,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質詰。( x9 Y: ^3 Q8 c0 c
5.39.217.76: D' y/ G- m; T; `
槍桿刺刀壓不下來

( w- c7 @, V* s" B! {( M7 ^5.39.217.76
tvb now,tvbnow,bttvb4 h7 ^) }# M6 {' [! }" G( q& K
六十年代是樂與怒的年代,是歐洲文化轉戰美國新大陸的崢嶸歲月,《靈慾春宵》令人對保守體制和人性虛妄多一重認識,人們通過這一深入自省和重新認識自己,「而今邁步從頭越」,最終像《畢業生》那樣終於解放自己。這一點,我們必須感謝尼科斯這兩部電影打開了世界心扉,到了六十年代末,這股反建制浪潮已不是槍桿刺刀所能壓下來的了。再看今天我們身邊周遭,當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的列位社會賢達侃侃而談青年人的「社會責任」,到最近日子多次社會運動標識出的世代價值觀矛盾以及其後隨之而來的大拘捕,睽諸歷史,笑對今朝,laugh about it, shout about it ,when you've got to choose彷彿在遠處響起,迤邐而近。我們的社會始終須得一變,這恐怕不是幾篇言詞蒼白或兇神惡煞的演說所能壓阻得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