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权益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标准是不相同的。: T4 X4 @8 ?/ S7 X
比如未成年人乞讨,或者是大人带着孩子乞讨,仔细想了想,应该是在印度、孟加拉国这些国家遇到过不少,但是如果去欧美国家,街头有乞讨者,一定看不到未成年人,因为有明确的法律,如果让未成年人街头乞讨,或者陪伴成人乞讨,那就是政府失职。
5 E1 ^: J5 n' F公仔箱論壇比如童工,在很多国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理由是因为贫困,这些孩子既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那就可以通过工作来养活自己,毕竟也是一种出路,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对于童工,这种在他们所在的国家,被视为严重侵犯儿童人权的行为视而不见,理由也是一样。但是很快,西方的劳工权益组织、人权组织起来指责这些跨国公司,认为他们双重标准。虽然也有人会说,这些团体断绝了这些孩子的生路,更加残忍,事实上确实有很多孩子因此回到了街头。但是这又显得在为政府开脱,政府已经做得不好,不能成为更不好的理由。
) s$ [; |, J' D) D/ i5.39.217.76我总觉得,对于孩子权益的重视程度,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至于和经济发展是否有直接的关系?想想也不一定,因为很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也没有出现儿童乞丐,或者童工。5.39.217.769 D; `( E p5 ^9 q. s7 e
立法也好,进行相关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供服务也好,都是为了最终让这样的问题消失,两者并不矛盾。当然,如果在缺乏配套设计的情况下,凭空通过一条法律却执行不了,那么其实就是一条恶法。
- T8 g- W( G2 ]7 a/ Q: t7 \5 D5.39.217.76能够为保护儿童权益做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的一种共识。如果民间没有要求,政府做得非常有限,只有要求高了,才会让政府不断地调整,增加相关的公共服务,甚至通过立法来让这些服务固定化、制度化。同样的,如果一个社会认为,童工、童乞、家庭暴力不是一个问题,甚至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这样的情形不会自动地发生变化。只有当社会有这样的共识,不能接受这些现象的存在,才可能让政府承担起责任,促进改变。现在的问题在于,大家是否觉得,有改变的必要性,是否是时候要改变了。
& }5 k- E- Z0 T6 a0 d- B. C% t( q5.39.2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