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 【摘自《人民日報》2011-1-28,作者范正偉】
& V; [" H3 H6 o( g! Q# P- q( E: N v8 h
正如總理不可能親自幫所有農民工討工資一樣,從根本上解決群眾上訪所反映的問題、滿足群眾的利益訴求,還要通過制度的改進和政策的完善。許多矛盾衝突的背後,往往是利益表達機制的缺失。對此,把群眾的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才能通過制度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推動發展。 tvb now,tvbnow,bttvb$ k% H! O+ l# T: T- x* a/ G
同時也要看到,還有一些矛盾衝突的累積強化,不是因為制度本身的缺失,而是源於「制度休眠」。制度供給不夠固然會引發問題,但「制度遲鈍」、「制度休眠」同樣無助於問題解決。事實上,在回應群眾訴求、解決矛盾衝突方面,已有不少渠道:領導幹部接待群眾制度,黨政幹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繫群眾制度……遺憾的是,就在溫總理回應群眾訴求時,深圳市卻爆出了「19名人大代表零建議」的尷尬新聞。許多時候,群眾訴求並非無處表達,而是找到了地方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許多時候,矛盾糾紛並非不能化解,而是訴諸法律卻遭遇「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當制度內的訴求表達渠道不暢時,制度外的手段便會被選擇:「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 - n6 O9 @9 O9 @! e- ?
面對種種複雜而瑣碎的利益衝突,僅僅依靠行政權力或權宜措施,滿足於簡單的息事寧人,很難減少處理問題的「棘手感」,只會增加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成本,進而導致社會生活的無規則和難以治理。 5.39.217.76, C8 h k' e8 }/ o* ` ^* V3 F6 ~
公正而剛性的制度,比苦口婆心更為可靠有效,比幾十個人盯一個人的「截訪」更為省力,也比「人民內部矛盾用人民幣解決」的方式更為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