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讓睡房的留在睡房 林沛理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28 08:56 AM 編輯 & s( x" P# ]  P" ^6 B9 y* x5 Q1 x; {
公仔箱論壇+ Q, T4 }+ m. F8 Z9 ~% J% A, I6 A
讓睡房的留在睡房 林沛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N5 E7 W! _: G  o
娛樂媒體把隱私扭曲為公眾奇觀,香港由此得到最大教訓,「睡房裏發生的事應留在睡房」。

/ S& c4 K" x! v( S/ {+ i5 l/ W

8 g! F9 F2 Y' ~4 c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最近針對銀行等貸款機構有意擴大信貸資料庫的建議,展開公眾諮詢,並且提出此等機構意欲持有的額外資料是否必須,以及是否超乎適度等六大關注。香港媒體報道這宗新聞,重點多放在擴大信貸資料庫是否有助遏抑樓市炒風,其實當中涉及何謂私隱(隱私)?它的交換價值 (exchange value)﹑香港人的私隱觀念,以及私隱與信任及親密的關係等諸多問題,更值得我們反省和討論,因為這關乎香港人的尊嚴、自我意識甚至主體性等重大課題。公仔箱論壇2 q' V# w; D2 w: k9 p! x
5.39.217.76; R& |2 M1 l7 A) L) g7 R6 t8 w2 @
我們活在一個私隱不斷貶值,幾乎已經到了一文不值的年代。當
Facebook的創始人查克柏格 (Mark Zuckerberg) 早前宣稱,私隱年代已經告終 (The age of privacy is over),他不過是把早已發生的事情毫不婉轉地說出來而已。 Facebook 名為社交網站,實為全球最大的私隱展覽館和交易所,而在這個展覽和交易()私隱的過程中,私隱的私與隱變得所剩無幾。公仔箱論壇* Y' s- M1 u8 d
. @0 ?) U6 F  z4 A7 U
然,不能把所有責任推給Facebook。早在Facebook大行其道之前,偷拍照氾濫成災,香港已淪為「瞥伯社會」(asociety of Peeping Toms)。的確,「狗仔隊」偷拍藝人,香港人早已見怪不怪。你只需給它們一秒鐘的注視,就會發現香港娛樂雜誌 (俗稱八卦週刊) 的存在目的,就是要將藝人的肉體和隱私,以及名人的醜聞暴露於讀者與大眾眼前。「狗仔隊」偷拍,是一種將藝人\名人當作獵物般搜捕的行為。消費者對偷拍照百看不厭,為這種行為提供經濟誘因,因此消費者也成為了這種行為的共犯和串謀。在這個意義上,偷拍藝人\名人是一種生產行為,購買刊登藝人\名人偷拍照的雜誌是一種消費行為。偷拍照是一種商品,在一個有出版自由、娛樂事業發達的社會,這類商品永遠都會有需求和滿足這種需求的供應。
+ k8 x" l+ m: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i# C- Z( P0 K( X' J
香港人每
天可以面不紅耳不赤地拿著放大鏡端詳別人的私隱和瘡疤,因為他們的私隱概念根本頗為模糊。這一點,從三年前發生的「藝人慾照事件」可見。不管你叫它們做「艷照」、「慾照」、「淫照」還是「不雅照片」也好,那幾百張在互聯網上廣泛流傳的明星相片令人震驚,並非它們所描述的性行為有任何特別異常或變態之處,起碼它們沒有涉及妝扮異性症、暴露症、虐待症和被虐待症。它們的「駭人值」(shock value)並非建立在它們所呈現的行為之上,而在於把這些行為從它們所屬的最私人、最親密的語境中粗暴地抽離出來,使之扭曲成為一個公眾奇觀public spectacle)。
% c. ]1 |0 T! i# B( {tvb now,tvbnow,bttvb
) ?6 J7 N+ z0 |我們從中得到的最大教訓,應該是「在睡房裏面發生的事情應該停留在睡房」(
what takes place inside a bedroom should stay in the bedroom)。可是,在充滿道德歇斯底里 (moral hysteria)的社會氣氛中,一個私隱被嚴重侵犯的受害者,被描繪成被千夫所指的「性捕食者」(sexual predator);而媒體與公眾的潛台詞就是:性捕食者的私隱不值得也無須被尊重,暴露他的私隱等於揭露他的犯罪\捕食過程,讓人看到他怎樣視女性為物件和用品,對她們施以不同方式的「使用」和「佔有」。tvb now,tvbnow,bttvb" T5 p+ K/ Y( ^# P! y! I" c! _

$ T/ B1 W' A$ [$ A!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因而這次公眾諮詢的最大意義,在於提供一個機會,令香港人認真反省私隱一詞的含義。
私隱不只是不能說的秘密,它是個人培養自我意識的基礎,對於回歸大陸之後的香港人尤為重要。香港人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識,長久以來都由大陸和大陸人在文化意義上的「他者性」支撐著。所謂他者,就是「非我」、「異類」和「阿燦」,是香港人歧視和邊緣化的對象。可是,香港人在排斥大陸人的同時也需要他們:人是一種社會關係的動物,他習慣了從與別人的關係中界定和認識自己;因此一個社會和一個族群,若要更完整和更準確地認識自己,便需要一個對照或鏡子。大陸人作為香港人心目中的「他者」,在九七前所提供的,正是這樣的一個參照體系。
. |/ s: j7 T0 }$ D- c; Z! _
8 l) m( O5 x5 {: Q" W4 R7 T4 ~4 A;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問題是,回歸後大陸人這個他者與香港人的自我已經變得越來越糾纏
不清、密不可分,而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狀態,進一步使香港人的主體性變得模糊。香港人的個體自我,亦在民族自我的巨大身影下,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甚至自慚形穢。在這樣的環境下,有關私隱的認真而深入的討論,將有助香港人回答「我是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