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被控以110刀砍死邻居老妇,双双被判谋杀罪名成立,处以死刑。他们提出上诉,最高法院上诉庭三司之一的维克拉惹法官昨天审理这起上诉案时,指警方没有在案发现场的多处采集指纹是一项疏漏。6 {7 j3 L: {2 a4 p. Z
这些地方包括死者丈夫的睡房、厨房厕所、水龙头、厕所墙壁和厨房窗口。* c2 O+ f& C# `- f. O3 X
维克拉惹法官说:“看起来,传统上(警方)会谨慎进行的检查,在此案中并没有出现。”
( n* u) |' X5 m0 m/ H' e公仔箱論壇 这起案件过去审讯时一再出现转折,裁决两兄弟共谋谋杀罪成立的高庭法官在判词中指出,两兄弟是被控共谋谋杀,他因此不会裁决两人当中谁才是杀死老妇女的凶手。
* N$ A6 o- n. Jtvb now,tvbnow,bttvb 可是,三司昨天的提问似乎可能再为案件带来新转折。他们如今要求控方表明立场,指出两兄弟当中到底谁才是凶手。
' } z/ A0 T; K2 S/ A5.39.217.76 昨天审理这起上诉案的三司是维克拉惹法官、简廷照法官和庄泓翔法官。由于三司要控方回答一些问题,于是将上诉展期。
* U! { i! I* K9 |* Otvb now,tvbnow,bttvb 两名被告伊斯米(42岁)和莫哈末(35岁)被控于2005年5月6日上午8时和下午2时之间,在文礼道第185座组屋5楼的一个单位,共谋谋杀邻居谭颖娟(69岁)。
! J l1 g1 M0 [( P 根据验尸报告,死者身上至少有110道伤痕。她是因为头部和颈项被刺伤,失血过多丧命。
$ F* f# X; X) a+ U5.39.217.76 死者生前跟中风卧床的丈夫卢绍九(当时69岁)住在案发单位。两被告则住同座组屋4楼。事发时,卢绍九躺在睡房床上,无法上前营救妻子。
* X! Q7 T) q6 ?+ _6 q, Y 卢绍九曾经在提供给警方的口供中指出,案发时他看到屋内有一人。卢绍九在2006年9月14日过世。
- @- C- g% H3 s+ F/ w1 d 这起案件在2006年3月20日开审。经过横跨三年近100天审讯后,两名被告于2009年4月7日被判共谋谋杀罪名成立。审讯期间,两名被告否认自愿作下口供书,案件因此经过两轮“审讯中的审讯”,法官最终裁决口供书可被列为呈堂证据。tvb now,tvbnow,bttvb# ^9 z& J! F$ n H5 z
案件断断续续审讯63天后,三名辩方律师要求停止代表两名被告,另有三名律师被委派接手处理案件。
0 V0 \9 l A7 B, D4 atvb now,tvbnow,bttvb 最高法院上诉庭之前在对一起劫杀案的上诉作出裁决时指出,如果一起案件中多名被告的最初意图是要抢劫,可是间中有同党改变主意,动了杀念,那么只要其他被告可以证明自己并不知道同党有意杀人,他们就不算犯下共谋谋杀罪。
9 ?+ w$ a8 \9 j! N, f 昨天审理上诉案的三司,援用这项裁决的“共谋”定义,对控方提出了三道问题,即:0 d6 o% ], S/ K" S% @0 H) q+ |0 ?) X
一、高庭审案法官是否有正确地使用了“共谋”定义?高庭法官是否需要裁决到底凶手是一人还是两人?
6 `% m) I# y! r- R" f 二、如果凶手只是被告中的其中一人,那么法庭应该如何看待另一名被告?5.39.217.761 y3 |- B g5 ~% [5 c# C* _* z
三、控方认为谁才是凶手?
* }) z$ u* M- T7 ], b( Y 由于控方需要时间准备答案,三司于是将上诉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