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北非突尼斯的子彈橫飛,人民力量推翻獨裁總統,一般稱之為「茉莉革命」,然而還有另一個更加貼切的叫法「飢餓革命」。公仔箱論壇9 | u. w" s& n7 y" Y0 H: W. K
' Y% y6 J8 u, t) y0 L, C0 f% B7 T分析家指出,突尼斯動亂不僅關乎政治、言論自由或宗教,而是糧食價格及失業率雙高令人民感到絕望,從而引發飢餓革命。2 y+ M3 c* x3 H
既然是飢餓革命,難怪在同病相憐的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等等周邊國家引起骨牌效應。 ]9 e) S( f9 }6 R; r. o
其實嘛,古今中外但凡人民揭竿起義,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飢餓革命。法國大革命為人類帶來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嚮往,本質上始終是一場飢餓革命,儘管瑪麗王后那一句犯眾憎的「何不食蛋糕」應該是她的政敵生安白造的,不過卻恰恰反映當時人民的訴求是免於飢餓。公仔箱論壇, N$ T3 T) C; Q3 ?
中東國家對於港人同胞而言也許太遙遠,然而有一事大家不可不察,飢餓革命隨時會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看看咱們的香港吧,表面上風風光光,實際上破破爛爛,活於貧窮線底下的人數居然超過一百萬,貧富懸殊程度舉世第一。要是官老爺繼續漠視飢餓,「洋紫荊革命」並不是惟恐天下不亂的危言聳聽。
2 G* _; a9 {% X% j3 U, p5.39.217.76沒錯,漠視飢餓必革命,尤其在官富民窮的時候,飢腸轆轆的窮人乃仇富生力軍。不幸地特區政府似乎戒不掉孤寒財主性格,空有儲備億億萬萬,硬是不肯開倉濟世。
# O+ u2 ]0 Q( u# p1 x* a" f突尼斯其實不太遙遠,只要有飢餓的地方,就會有革命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