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不要讓曾德成「申得成」 亦彤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14 08:12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F' ^  e; C5 c0 o9 C9 _
9 h- Z: B# D/ z5 m
不要讓曾德成「申得成」  亦彤, q' o1 N1 ~  ~" ^4 g1 H

' K9 z4 |! z1 p公仔箱論壇特區政府申亞撥款能否通過立法會財委會審批
,雖然本周五便會揭盅,但直到今時今日,市民還沒弄清箇中開支是「豐儉由人」的六十億元(計算通脹後其實達九十億元)還是五百五十億元,難怪港大的民意研究計劃顯示,幾近七成的受訪市民表明反對申亞。明乎此,嘴巴掛着尊重民意的港府何以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漠視擱置申亞的主流民意?

) S1 F* u4 q" _  b8 b6 C公仔箱論壇
& M, w" H+ U" N- ]7 M1 g: N/ ftvb now,tvbnow,bttvb亞運效應曇花一現5.39.217.762 h* {6 L  N3 c( o0 Y1 m5 b
政府承諾不會因為申亞而減少教育及民生承擔,其實是刻意模糊問題的焦點。相對未來十二年超過二萬億元的民生投,對港府而言,主辦二二三年亞運也許只是一筆小數目。然而當涉及到公帑的運用,政府不可能慷納稅人之慨,而不問花費是否用得其所。問題的關鍵是,申辦亞運與推動本地體育發展到底有多大程度的關連?無論是贊成抑或反對申亞的人士,大抵都對推動體育發展持正面意見,但對舉辦亞運所能發揮的功能可以有南轅北轍的詮釋。
4 t0 R) E0 m# T9 e8 _/ |
9 C+ t- O. N5 F, o- Stvb now,tvbnow,bttvb反對者認為
,舉辦亞運可以是推動本地體壇發展的催化劑,但並不是必要條件,將申辦亞運的資金直接投入培育運動員、改善其生活待遇、提升硬件設施配套才是正道,也符合政府量入為出的公共財政原則。至於主張申亞者,他們主要認為可以讓社會有清晰目標去推動各項相關發展,兩者有何因果關係卻沒法說得清。他們亦往往強調舉辦大型運動會對全民運動的影響力,可是,市民由此激起的運動熱情恐怕只會很短暫,民調清晰顯示「亞運效應」只是曇花一現,受經濟條件影響的餘閒時間,才是市民運動多與少的決定性因素。
) S/ `* N+ d; u  L" a9 Z' l4 O#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s& u/ i0 D& Q+ }& P- M/ u$ o/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也有人認為「主場因素」能有利運動員發揮
,因此香港應該主辦亞運云云。對職業運動員來,艱苦的訓練就是要提升體能和心理素質克服不同的場地障礙,攀登國際級水平。如果把所謂的「主場因素」看得那麼重,不也是對這些日夜苦練的運動健兒的含蓄羞辱?就算將來香港申辦亞運成功,往後沒有「主場因素」的日子,香港體壇會是甚麼模樣?

7 q; r+ D0 M8 W# y2 F: ~3 h! ^& e6 F' G$ i3 W$ f( q# S
何必要與民意為敵

* D( [& p. U/ X# H5.39.217.76
當然,如果申辦亞運成功與未來體育發展存在唇亡齒寒關係,那麼由於體育界資助直接受影響,體育界硬着頭皮跟隨政府指揮棒起舞也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然而,特首曾蔭權日前出席申亞公開活動時卻明確表示,「即使未能成功,體育投資一分一毫都不會減少」。既然有特首一分錢也不會少的千金承諾,體育界又何必與民意為敵,充當政治磨心,枉為政府作嫁衣裳?
5 H3 M  a: \* l2 w& z6 d6 p' H# m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A7 A8 x* R4 q0 W3 Y7 F6 j# Y& A
截至目前為止
,各大政黨包括民建聯、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新民黨的葉劉淑儀均表示反對申亞,現立此文為證,希望他們能夠堅守立場到最後,不要讓政府蒙混過關,不要讓曾德成局長「申得成」,更不要讓政府申亞淪為全港市民「呻笨」
!
& W/ I6 z! F8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6* V! L: ]( }) z& Q6 H  t) A( F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