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昨今日陸續開學,今年小學一年級正式推行小學標準課程(KSSR),英語教數理政策取消,華小數學節從原有的10節減至6節,並以華語教學;英文科從原有的2節增加到5節;國文節數增加到10節,華社歡迎新的課程安排,認為符合華社意願。但是,有關不諳華文教師繼續被調派到華小執教的課題,仍然困擾著華社。) c+ c8 f) b' O$ ^% ?* P8 U O
2010年11月內閣議決華小一、二年級國文教師須有國
M) N) y' c) p0 z6 Ctvb now,tvbnow,bttvb文及華文雙語資格,然而當時教育部通令未即刻發出,一些州教育局以未收到通令為由,繼續調派不諳華文的教師到華小執教,後來在副首相兼教育部長幕尤丁的保證下,問題獲得解決,教育部隨即發出了通令,全面貫徹有關政策。原本以為通令發出後,華社可以放下心頭大石,然而一些州教育局依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嘗試把預定執教一、二年級不諳華文的教師,轉換為課業輔導教師。公仔箱論壇! t* y: E8 t6 o3 V- s# S' g
據本報瞭解,柔佛麻坡縣兩所微型華小各獲派一名不諳華文的教師,在通令下有關教師不能執教,教育局採取變通方式,將教師轉為輔導教師。雪州沙白縣亦有5所華小各出現不諳華文的輔導教師。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檳城的國民型中學,校內有逾半數輔導教師都是不諳華文者。公仔箱論壇& L2 {$ d: h7 U, K; s+ {& S3 J
國文在華小是以第二語文學習模式上課,按教育常理,由掌握雙語的教師執教是最理想且有效的方式,師生之間必須能夠有效相互溝通,才能夠達到良好教學效果。同理,教師在輔導能力和成績較弱的學生時,也必須能夠有效溝通,否則就無法給予學生適當和正確的協助,因此,輔導教師和科任教師一樣必須掌握雙語。學生在上國文或數學課時面對問題,以致課業進度緩慢,必須由輔導教師負責加強指導,如果輔導教師不諳華文,又如何給原本已經不明白課文的學生指導?
; l+ V, P) e* l; @# L- G" P/ F公仔箱論壇鄉區華小學生尤其國語能力較弱,小六評估考試的成績已經清楚顯示鄉區學生在語文和數理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強,教育局理應調派更多合適和能勝任的教師到鄉區學校,對症下藥,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昇他們的課業表現,而非胡亂調派,為學校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 f$ E: I' _) c2 V# j& [tvb now,tvbnow,bttvb此外,輔導教師不應只是負責一門科目,必須能勝任多門科目,輔導工作才能真正發揮功效。輔導教師亦必須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負責學生的人格發展、防範及處理危機,學生接受課業以外的輔導時,更需要以平時慣用的語言與教師溝通,否則語言出現障礙,就無法達到輔導目的。
0 a# {2 \- n+ P5 x$ N( |5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從州教育局以未接獲通令為由,執意調派不諳華文教師到華小,以及將已經被調派到華小的這類教師轉換成課業輔導教師,顯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官僚作風根深蒂固。不諳華文的教師被調派到華小的事件,並非最近的事,從馮鎮安、韓春錦擔任教育部副部長時期就已經不斷上演。追根究底,教育部在培訓教師時規劃失當,導致國文科教師人數過剩,國小的教師也出現過剩情況,唯有將這些教師調派到華小或淡小,類似的行政手法極之粗糙。公仔箱論壇; h8 P8 v% a( B' Z* `
華小師資短缺問題年復一年發生,國小師資卻年年供過於求,教育部師訓組必須正視問題,按需求培訓教師,華小缺乏華文教師就應該增加培訓,不要以各種行政手段刁難有志當教師者申請入師訓。無論是培訓過多國小教師,以致無處調派,還是通過聘請臨教解決華小師資短缺,都是規劃和資源調配失當的行政疏失,教育部須要到何時才能汲取教訓,不再犯錯,以讓華社不再憂心華小會變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