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盛世顯微鏡﹕趙連海——政治倒退的鏡子 溫曉連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2 07:41 AM 編輯
+ X# R2 X  A! m! Y5.39.217.765 S1 g7 f9 |2 g2 x% i3 g
盛世顯微鏡﹕趙連海——政治倒退的鏡子  溫曉連
$ b* V* G# v. @臨近年尾,大陸官方例行要回顧過去,展望將來,北京市記者會,大談未來法制建設,居然可以拉扯到噪音污染、交通擠塞、甚至個人衛生上;國務院發表的「中國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發言人足足39頁紙發言,全都是空泛的政治口號,裏面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具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普世認為可行,甚至實踐過的政治制度,都可以因為這個先決條件,而一一被抹殺掉。
/ I  U8 o$ u1 ]% c/ I# d1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 R6 u. T( ]5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每天應酬這樣的記者會,難怪很多境外駐京記者,都患上了「記者會渴睡症」,幸好現在還有iPhone哩,可以玩遊戲,又可以跟朋友聊聊天。1 F4 Y/ O5 `- N2 X' ^# \1 R

: S/ Q) U7 H+ B3 g/ I+ s) I. d; p* _公仔箱論壇香港記者「被隱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R* D# _2 x" L, z0 A' w$ J* S
國政府對普世價值的抗拒,早在北京奧運之後,至少表面上,已經作出了180度改變。這些改變,不但反映在領導人和外交人員的辭令裏,還可以在對待境外記者態度上見端倪。北京市主管法制的官員,上星期二向記者介紹未來五年,北京市的法制改革,有興趣來的,只有六七個內地記者,與及六位香港行家。香港記者為了引證趙連海是否已保外就醫的消息,很早來到記者會場準備,並坐在最前排位置,準備發問。怎料,整個發問時間裏,香港記者不停舉手,但主持人還是指派分別坐在後排,甚至在兩邊角落的內地記者發問。香港記者當然灰頭土臉,但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主持人王惠,她在記者會結束後,竟然走到內地記者面前肆意訓話,指責他們都坐到後排位置,言下之意,是埋怨給香港記者進佔了前排座位。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K+ t* A5 D8 D9 E* k1 ]" L+ J
5.39.217.768 y0 M: @  H& _1 e
事後有內地記者告知筆者,其實,早在記者會開始前一刻,市政府新聞辦人員預見記者會即將「失控」,臨時草擬了多條問題,分發給到場的內地記者發問,對內地行家來說,這算是一個指令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q. d7 m- @; b0 G9 v5 k

! r# _. d' J  `5 S8 i1 m: |9 S% ttvb now,tvbnow,bttvb結果,出現了香港記者「被隱形」的奇景。
3 _9 m' R  W" f  z2 w# y  V

2 [( V+ y. Y/ k( e) j, z!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只是北京市政府對境外記者的態度,國務院新聞辦,外交部……都同樣出現同樣變化,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全球媒體攝影機面前,指摘記者「上竄下跳」,便是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最近跟一些老一輩外國駐京記者聊天,感覺他們都意興闌珊,約官方的訪問,沒有多少成功例子,各部委發言人的電話號碼,極少可以找到負責的官員,就算找到,亦不會給你完整答案。採訪社會新聞,又受到地方政府諸多阻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i4 [: B# D  I4 L( g( P9 ?+ u' Q& _3 ~

, _4 D0 f) ]& A. j6 \4 u4 W! J人權問題不再是籌碼
# |# J9 s8 R# o9 Stvb now,tvbnow,bttvb
十年代中開始,中國極需要海外資金,發展經濟,但當時在自由世界裏,很多人仍然視中國為鐵幕國家,中國不得不借助境外傳媒,揭開這塊神秘面紗。但時移勢易,中國經濟隆然崛起,西方經濟體陷入長期衰退,此刻,中國政府正向人民宣告,富「中國特色」的經濟、政治制度,證明比西方國家那一套都要優越。而外國人嚮往的,正是龐大的內地內需市場。可以這麼說,2008年奧運之前,中國需要的,是外國人的資金、技術,到2008年,是需要外國人給她面子,給她臉上貼金,好讓在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的世博、廣州亞運,展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外國記者這時期在中國得到的「禮遇」,亦是建國以來空前的,但到亞運結束後,中國還需要外國什麼呢?資金,政府可以隨時下達指令,銀行增加貸款額度,多少個億都不成問題,大企業也可以到境外上市籌集資金,反正中國經濟熱潮,在資本主義社會還是大有市場的。要大國的地位,奧運、世博、亞運不是已經滿足夠了麼?這股自主獨立的信心,由中高層官員,慢慢感染到一般市井流氓。餐館內、大街小巷,大家的熱門話題,都是西方國家經濟如何不濟,又或怎樣對付日本和美國的軍事威脅,萬一開戰後解放軍的勝算如何如何。結果,國內的人權問題,再不是跟西方國家討價還價的籌碼,外國政要怎樣求情,胡佳、劉曉波都不獲寬大對待。對境外記者,包括香港記者,亦都處處設防,申請採訪證件的審批程序,愈來愈繁複,「井水不犯河水」,駐內地的香港記者很早已感受到了這樣的壓力。( e5 B% D0 G" _0 h- c0 j
) H* B1 ^6 @1 D+ f5 P/ R
中國,真的崛起了。往後我們對中國的觀念,都將會出現質的改變,香港人,準備好了麼?
$ Y0 i# E6 m# H) \' C3 f) K5.39.217.76
5.39.217.76$ I  s2 j8 H- R5 K
十二月的北京,北風凜烈,異常寒冷,霧氣加上雪花,遮蓋了長安街兩旁五光十色的現代化大樓,霎時間,十五年前初到北京採訪,凡事步步為營的感覺,又呈現在腦海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