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亞遨主編、大將出版社印行的《於無聲處聽春雷:1974年春雷事件的回憶與見證》,是一本有非常特殊意義的好書。近年馬來西亞學生運動資料紛紛整理出版,對發掘和記錄獨立以來國內的學生運動,特別是華校生的學運,有重大意義。《於無聲處聽春雷》正好填補上世紀70年代馬大華文學會經歷過的一段動人的學運回憶,也把「春雷事件」和當年社會上蓬勃的基層人民文藝活動,重新發掘出土。tvb now,tvbnow,bttvb& ~: \0 ^7 ^1 H& N) S8 A- k+ l" l
公仔箱論壇( x6 g" P" d! f0 Z0 m# O# H7 A
* t/ u2 t, x! s) D- E# N* Mtvb now,tvbnow,bttvb上世紀60年代是世界範圍內的學生運動年代,而且學運是會傳染的,在東西方都普遍出現。如果政治穩定有序,學生運動不會成為社會活躍力量;只有當政治社會處於浮動不安狀態,學運才會成為社會上一股領導力量。可是,學運儘管震撼和有爆發力,卻不能成為一支持續和有組織的政治勢力,只要國家堅決以強硬動作因應,就會消解於無形。
' R: _$ Y% T7 t/ Z3 Y8 Y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b( R5 q5 F9 [# Q q, v
1970年代初期馬來西亞的學運,以及社會上的左翼文藝運動,都是社會變遷的結果,某種程度上,也是冷戰和意識形態對峙的產物之一。現在有人說,中國的文革雖發生在1966年,但文革的根源跟中共建國後的17年息息相關。同樣的,1970年代的大馬學運,也與獨立後十多年的政治演變有重大關係。對於1970年代的馬大華文學會和「春雷事件」,這裡主要談兩點。
0 R7 s6 ^2 U8 l5.39.217.76公仔箱論壇+ D8 A' m7 U3 A- D' h1 w- \9 j3 ^8 G( {: k
一,階級與族群tvb now,tvbnow,bttvb4 I3 J# z! V3 [, _
4 F% z7 o+ R2 w- _( ], `0 @4 H當年的馬大華文學會有一個很自覺的想法,就是把階級問題放在種族問題之上,即使在春雷的節目上,也強調「形式是民族的,內容是階級的」,這顯然與當時的思潮背景有關。從後來的社會演變看來,其實馬大華文學會和春雷大匯演,正好是處於馬來西亞華人政治論述兩個大傳統之間,恰好是過渡的轉折點。5.39.217.76, K$ }; r; x4 O! G) L7 }$ P. C+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N" T- Q( z( C1 k8 o4 v: L
獨立後華人社會的政治論述,可以歸結為兩大傳統,一是社會主義,二是族群自救,大部份在華人社會居主流地位的政治論述,大都不出這兩大傳統。早年的馬華公會雖然代表了一支微弱的保守主義論述,但不成氣候已經褪色。華人政治也缺乏自由主義的理論傳統,即使有所現形,也不過是單薄的民主信念。tvb now,tvbnow,bttvb% Y; G8 R) T! T" j. Q
" c* Q/ d$ n F9 i5 Y: u4 t: |8 h7 L可是,社會主義的論述傳統卻是華人政治中一支激情奔騰的大旋律,自獨立前後一直到1970年代中後期,它在華人政治中都享有巨大的動員影響與精神魅力。無論在中文、英文源流的華人政治思潮中,社會主義論述都有擁護者,也曾經有過深廣的群眾基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5 n* A; D( Y$ T# U/ l1 w
8 b+ u# U5 B) }公仔箱論壇馬大華文學會在進步學生改組後,其實就繼承了這個華文左翼的傳統,關心工農和社會不平等。但是,馬大華文學會的崛起,雖然為社會主義陣營注入新生的活力,然而進入1970年代後,國內社會主義的論述其實已經走到晚期。這股論述傳統雖然流露堅毅的意志,也有許多理想烏托邦的想像,但在社會現實議題上,卻缺乏較深刻與紮實的、具有本土意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左翼論述無法向上提升,就難以回應五一三事件後現實的族群政治。 反而,自1970年代起,華人政治興起另一股隨後影響極大的論述,就是一連串關於族群自救的思考,最後在1980年代達到高峰。李亞遨把這系列族群自救的事件稱為「華社維權運動」。
8 l/ e. l6 H% A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1 \% L0 O7 C6 `; A# l; ~3 s
族群自救論述一反過去的社會主義/華文左翼傳統,重心從階級平等轉為族群平權,雖然主軸仍是訴諸平等,但主體已從階級移位到族群身上,並帶有一定的文化救亡用意,以及「自強」、「尋路」的意圖。這是植根於建國後複雜的族群政治,華人政治面臨集體重創,以及新經濟政策施行後深重的壓力。自此華人政治中大多數的動員與集體行動,無不出自族群自救的論述,而論述的核心關懷,則以捍衛語言文化和發展華文教育為重中之重。5.39.217.76. K- y( s6 B& |. A' {% n- }+ |* t
3 }) p$ ^( I6 R5 O3 D5 x: e
馬大華文學會和「春自人間來」的巡迴演出,算是在社會主義論述走向式微前的最後一波衝擊,由於大勢逐漸已去,很快就被查禁,它表面上跟後來族群自救的維權運動擦身而過,其實兩者仍有所交集。因為馬大華文學會轉型的主要背景,是在族群分歧越來越尖銳的低壓下出現的,校園內外的種族化和馬來化氣氛升高,包括面對安華領導的右翼馬來學運挑釁。於是,在英文為主的馬大校園中,華族學生逐漸形成以華語溝通和互動的群體,產生集體的認同感,還想進一步有所作為,抗衡高吭的種族主義。tvb now,tvbnow,bttvb d2 }* |" v$ h4 d. q, D'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7 m7 z# g( j+ c, v2 L5 q+ ~
另外,這股學運力量,雖有左傾的底色,但從事的活動和工作,仍然與傳統的華團社會組織緊密結合,例如依托在華人文藝團體和地方組織,他們固然有社會主義的共同語言,但民族的文化與政治處境也是把彼等結合在一起的重要元素。公仔箱論壇5 S5 S \3 N*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I( T. {3 @" D6 l$ y- t
部分華文學會成員不一定具有強烈的左翼認同,但在大環境下都面臨共同的制度和文化偏差,在參與活動時分享這股集體的感受。早年他們比較重視階級取向,但這個群體的成員有不少人在1980年代投入民族文教事業,正說明他們沒有脫離華人政治上的兩大論述傳統,既有繼承也有接合,在認識上承認馬來西亞的問題既是階級的也是民族的,不能孤立起來一分為二地看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j! b4 E$ o- `$ w- L
, V0 e/ v* o/ B; W8 C2 S9 p- ^
二,集體運動和個體生命5.39.217.76# h7 M8 U3 k% W% S& Q
7 C( y$ w0 W4 w6 O( H0 `, O7 Z. U2 a) S
學生運動參與者的生命史,往往會受到年輕時參與學運的影響,而在他們後來的生命歷程中,留下強烈的烙印,甚至改變了生命的軌跡與方向。許多馬大華文學會的主要成員,顯然就因為學運改變了人生,即使36年之後,華文學會和春雷都還在生命中留下印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R+ M9 i w) r8 f1 N- f# \3 l
. k. C: x/ n% A馬大華文學會和春雷的故事,使我想起一本研究美國1960年代大學生參與民權運動的著作,書名是《自由之夏》(Freedom Summer)。這個運動是1964年美國北方的大學生利用夏天的暑假,到南方去幫助黑人做選民登記,但是這個運動有一定風險,因為學生到了南方,可能會受到當地保守白人的威脅。可是他們都是嬰兒潮世代,在戰後的社會環境下成長,養成了高度的樂觀主義,相信個人付出的努力一定可以改變社會的命運。
1 s4 h6 J/ R& |% E, {3 T. y#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J- U. v3 \$ ?4 ^# i8 e2 h
該書的作者還找出兩群人,一群是實際參與自由之夏的人,另一群是報名後卻臨時沒有出現的人,結果兩群人後來的生命歷程有很大差異。實際參與的人,會增強個人對民權運動的認同,以及不同的生命選擇,包括日後參與更多的社會工作;也有人為了維持運動的信仰,而犧牲個人的事業發展。tvb now,tvbnow,bttvb3 f, |" ?, f4 \, ~9 E f
" j9 G9 q* P5 |5 A9 u. ?2 d) |
在馬大華文學會的成員,同樣有人因學運的影響,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包括自由、家庭、事業、人生等等。集體的運動和個人的生命歷程,相互連結在一起,成為生命史的重要部分。許佩珍女士在《星洲日報》一則訪談中,提到當年馬大華文學會的成員,後來不管在那一個工作崗位上,都比較關心社會議題,這就是運動留下來的意義和影響。因為他們經歷過共同的歷史事件衝擊,養成共同的世界觀,分享著同一個時代的精神價值。9 {3 L1 B, l, |; N
8 G/ Q* B6 Z1 r0 \; n4 L! O/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可是,當年參與春雷籌備的青年朋友,雖然共享特定的時代背景,但並非每個人都擁有很深刻、很堅持的思想信仰,有些人只是對當時的集體情懷抱有一分認同和共鳴。也就是說,在學運的群體中,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抗爭熱情,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思想高度;他們的參與,除了意識形態的影響之外,還有情感因素,如分享集體的價值,或是認同參與的歡愉,以及精神上的充實。5.39.217.76& ]; p' `2 F6 n% c2 `
tvb now,tvbnow,bttvb' F. h' \1 l) M* d3 _6 j
在不少馬大華文學會成員的回憶中,其實演出前的「集訓」,是大家記憶最深刻的一環,巡迴的經驗也常常被拿出來回味。是這種情感和認同,讓大家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分享這種純粹的友誼,反而是馬大華文學會和春雷使人感動的部分。5.39.217.768 }5 {1 D7 o4 k9 a6 o7 \*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h# h7 k. Z% k8 Z( G
「春雷事件」的主要成員吳建成,在回顧當年蓬勃的基層人民文藝活動時,強調兩個特徵,一是不滿現狀的造反精神,二是不分族群為弱勢階級服務。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b) U' i) _, d! y
* d) C0 i9 ^3 p7 t1 L0 ]春雷的參與者多是戰後成長的嬰兒潮世代,同時更是獨立前出生的一群。國家在獨立時向全民許下的承諾,後來一一幻滅,都看在他們敏慧的眼神裡,這股青春樸實的社會主義理想,加上族群焦慮的處境,最後點燃了春雷的怒火。總結一句,春雷精神就是為人民服務,今時今日人心潰散,更需要喚起昔日的春雷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