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亞運從未脫政治 港府莫欺民 李平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12-1 08:27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0 m5 o. V, V3 i! x4 L0 M$ O, D( H
/ T7 m" e. S( e3 c- P
亞運從未脫政治 港府莫欺民   李平tvb now,tvbnow,bttvb1 ~+ G' a$ b4 M2 O  [
( T2 K" c3 f6 b/ J: }% X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特別會議討論申辦
2023年亞運會時,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的言論自相矛盾,不時自摑嘴巴:他一邊呼籲議員不要將申亞政治化,另一邊又發出申亞可以「為下一代建立共同奮鬥的目標」的空洞政治號召。當他呼籲議員聽從民意時,似乎閉門造車的港府官員比各大政黨的民選議員更了解民意,渾然不覺這些議員正是代表、反映民意。tvb now,tvbnow,bttvb* _" X7 j; ?5 n9 M5 J/ _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X6 \  B2 J& L) `2 }% B7 i
,本港運動員在廣州亞運會取得優異成績,他們的拼搏、敬業精神,經傳媒(包括《蘋果日報》)的廣泛報道,有助提升支持香港申亞的民意,黃金寶等優秀運動員支持申亞,他們的願望也不難理解。港府現時最樂於援用的另一數據,莫過於一項在中小學生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有七成六學生支持申亞。相信曾德成正是因此發出「為下一代建立共同奮鬥的目標」的宏論。
* S% p/ W% i2 ~( itvb now,tvbnow,bttvb但是,同一個調查也顯示,逾一半學生表明不願當亞運義工、五成三學生表示對政府財政運用不熟悉。這是否意味着,學生支持申亞只是受到誘導,是建立在不清楚政府能力、本身缺乏支持亞運熱情的基礎上?曾德成所說的「共同奮鬥的目標」,又是甚麼東東呢?tvb now,tvbnow,bttvb1 N2 F- F, ^+ G1 f4 V# R
公仔箱論壇; ^; {+ s5 F; H" W
論是從歷史上去看,還是從現實中去看,亞運會的申辦、舉辦,都從未脫離政治,套句網絡用語就是:亞運從來很政治。 1962,印尼以安全理由反對台灣、以色列參加耶加達亞運會,友好氣氛蕩然無存,國際奧委會甚至撤銷對此屆亞運的贊助,又開除印尼會籍。 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伊朗堅持允許以色列參賽,但阿拉伯國家、巴基斯坦、朝鮮等拒絕與以色列選手對戰,而以色列自此之後再沒參加亞運會。5.39.217.76" a7 A4 J/ H& ]0 e. U4 P
- Z4 q1 l& S4 d
今年
的廣州亞運會,中國更是視為重大政治任務而全民動員,全面封殺境內外人士藉機抗議、示威。尤為離譜的是,亞運會作為國際奧委會認可的大型綜合運動會,由亞奧理事會主辦,並非中國自娛自樂的嘉年華,但中國政府公器私用,濫用發放亞運採訪證之權封殺異見傳媒,拒絕向本報體育版記者發出採訪證。口口聲聲反對申亞政治化的港府高官當時又站在哪裏?tvb now,tvbnow,bttvb6 O* [# b% r# Y1 l. P

9 f6 O9 |9 K* E5 L9 P5 h7 e2 h9 I' e申亞
,除了算經濟賬,還不能不算政治賬,面對的不只是體育場館的興建、後續維護與使用等問題,還有相關的政治問題。例如,北京奧運、廣州亞運,為確保開幕式安全,都大規模限制毗鄰住宅居民的出入,這種模式能照搬到香港嗎?如果不照搬,如何確保安全?再例如,內地或海外法輪功學員,屆時要到香港集會、遊行,港府能批准嗎?如果港府因此大增出入境黑名單,香港的自由形象能不受損嗎?5.39.217.76/ R/ u( u, P( H( x0 D1 q1 U8 r
/ O8 [2 B. ^' R7 Q0 F7 w4 h. l. @+ m
其實
,是否斥資興建及提升體育設施、是否重視體育人才的培養、是否重視全民體育運動的發展,與是否舉辦亞運會並沒有必然的聯繫,關鍵在於政府、體育機構是否有心有力。歐洲是奧運會的發祥地,雖然沒有所謂的「歐洲運動會」,但歐洲完善的體育機制和基礎、發達的職業體育聯盟和聯賽,還不是令人艷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