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獲諾獎對中國民運的影響 嵇偉公仔箱論壇$ B6 N$ L) k6 G7 R! q/ U. \
公仔箱論壇! V( H) n" x' G: g8 G( `* o/ \: W& ~
劉曉波獲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儘管中國官方保持沉默,中國國內媒體也基本隻字不提,普通老百姓對此幾乎不了解,但中國國內的民運人士為此歡欣鼓舞,甚至不怕警方阻攔,公開慶祝。在美國的中國政治事務評論家張偉國在接受採訪時介紹說,這對在美國的中國民運人士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他們中大多數人歡呼雀躍,認為中國民運很長時間以來沒有這麼揚眉吐氣了。" d' C8 |$ d) `. L; ]; s/ a
+ d$ ]& Z1 v! K( h/ C! K8 v2 m
在星期五宣佈和平獎得主之前,許多人都在電話機旁和電腦面前等待,劉曉波獲獎的消息一公布,大家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尤其是告訴國內的人。
3 e3 S8 C$ J8 N( Q5 \' _' X% T& t
% r) O' c/ G! v# n/ u3 K7 {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包括一些著名民運人士在內的人對此提出不同意見甚至批評,認為中國還有比劉曉波更有資格獲獎的人,還有的人對劉曉波自天安門事件後二十多年來的變化不理解。內外原因
# _! y# K5 K5 S% h
4 y: j I& R6 G-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對於近年來多名中國國內或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屢次被提名卻未得獎的原因,張偉國認為是國內國際兩方面的原因,而國內國外局勢的變化,使得今年劉曉波的獲獎水到渠成。首先是中國國內的內部原因。中國現在民間社會的民主運動、公民運動和維權運動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氣候,長時間的量變積累,現在到了質變的臨界點,尤其是《零八憲章》問世後,民間力量有了明確的方向。
8 M6 p( U) @. A0 d: l% v" m' Ktvb now,tvbnow,bttvb
( D- N. o. T" Z. _# M% q, Y5.39.217.76其次是國際上的外部原因。在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中,國際社會總是認為中國的變化是漸進的過程,佔主導的理論是:中國經濟發展了,政治也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得民主,因此不要給中國太多的壓力。國際社會在處理包括中國人權在內的許多國際關係和政治問題時,採取的是與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不同的政策。這實際上是助長了中國現在這種以犧牲人權為代價,換取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模式」。
) |' ~0 J0 G8 I: c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6 u0 U5 P9 [
張偉國認為現實的教訓給了國際政治家們一個打擊,使他們對中國越來越有清醒的認識,他們已經開始調整,要支持中國民主運動和民間力量的發展。而這就是授和平獎予被監禁的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的主要原因。公仔箱論壇. t% b, X5 n" p8 E
* m$ l+ v0 J/ Q: M
上下影響
l6 \) T3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毫無疑問,把和平獎給劉曉波,對中國的人權狀況和民主化進程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張偉國認為,中共一黨專制的慣性會使中國當局在近期內加大壓制民間力量的力度,用各種方式控制民主運動。但從中、長期看,中國現在已經不是毛澤東時代,在外部它需要同國際社會打交道,在內部也會有改變的契機。! d0 Y$ d3 U! g( }- O$ @
3 m0 A" k& d. Q4 a) [+ Htvb now,tvbnow,bttvb張偉國說,胡錦濤上任不久就在黨內公開提出防止中國出現曼德拉、瓦文薩和昂山素季這樣的反對派精神領袖。而中國現在以超過國防開支的經費來維穩,主要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但是現在不僅劉曉波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而且近年來每年的和平獎提名中,都至少有半打中國人的名字,所以中國的曼德拉、瓦文薩和昂山素季在胡錦濤政府的政策下非但沒有被阻擋,而且越來越多。3 }! G4 n* f1 G0 Y2 ^
S4 p" u) X5 }' V& ^2 O X" l* ?; Gtvb now,tvbnow,bttvb張偉國認為,中共黨內的明智者應該對胡錦濤問責,因為從執政的角度反思,胡錦濤當初設定這個目標是錯的,採取的措施是錯的,現在的後果也證明是錯的,所以劉曉波的獲獎也可能會促使中共內部對這些年的政策作一個評估。談到中國民主化進程因此所受的影響,張偉國認為,中國民間自六四運動之後,異議人士一直處於低谷狀態,但劉曉波的獲獎給了他們一個轉機,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二十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使他們的活動受到極大的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