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进发专栏 Sep 29, 2010 01:24:53 pm公仔箱論壇6 u) s5 I1 W N
tvb now,tvbnow,bttvb5 Y0 v- \# ?. ~# x; V3 ]# p
, L5 f8 l4 @- x8 J% T公仔箱論壇【匈奴未灭/黄进发专栏】如果华教的定义是今天存在的形式,而其敌人是希望现有形式最终消失者,那么,“迦玛是华教敌人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是。
1 v7 Z, h" h0 E( B这个简单的答案的问题是,它未能呈现问题的复杂性。简单地说,今天“华教敌人”除了迦玛还有谁?如果我们爱华教,我们应该要怎样面对这些“敌人”?5.39.217.761 Z: _$ v1 t8 L2 H; a- ?+ G
迦玛的论点其实很简单:虽然没有主张关闭华小,却认为国小是最好的源流,政府应该办好国小,让各族学童就读,以便促进国民团结。$ O* Z, ^3 Y4 `6 c: z
民族国家的滥觞, Z6 @7 l- F2 W5 E3 N
这个看法追溯上去,可以去到1951年的巴恩报告书,要穷源探本,还可以取到法国大革命建立起来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在取消帝制后,法兰西国家失去了王室作为效忠对象,因而需要形塑一个同质性的法兰西民族作为维持国家统一的基础。于是,过去在帝制下被容许的多元性,就变成了必须被消灭的异端。于是,过去被包容的区域语言——不管是法语方言还是科西卡、不列达尼、巴斯克等拉丁与非拉丁语系的外语,就在第三共和下推行的国民教育制度下没落。(资料引自Alain Dieckhoff的论文)
" G/ H" y4 y# y0 I4 M% U这种“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典范(paradigm)传播四海,包括大多数未曾被法国统治的新兴国家。事实上,许多国家从帝国转型成民族国家的过程,就是少数族群的文化灭绝。除了我们耳熟能详否定马来族群的泰国(官方称谓是“泰国回教徒")之外,另一个课本范例就是从鄂图曼帝国废墟建立起来、否定库尔德族存在的土耳其。tvb now,tvbnow,bttvb' U* ~6 K+ M: O% E4 f2 S0 Z3 F
迦玛的这个论点,因此在国内外都不新鲜。有别于他过去马来语、英语陈述并举印尼和泰国为例子的前辈,迦玛的特别之处,在于两点:第一,他用中文表达这个看法;第二,他援引中国的例子。
1 s" e% M6 G. D3 V5.39.217.76过去,用中文来作这种民族主义论述的很少,因为中文在马来西亚基本上是维护少数族群权利的语言,就像马来文对许多回教徒而言是回教专用的语言。所以,中文社群很少需要直接面对这种以少数族群攻击少数族群语言教育的论述,有的话都可以打上“汉奸”的标签;而外语的类似陈述更可以轻易标签成“种族主义”(事实上就是民族主义)然后以伤害族群感情的姿态怒目而视。
, ]( y5 m9 w+ K- ~3 }3 ~( |tvb now,tvbnow,bttvb单元教育蓝本竟是中国
: A4 |8 Q- S0 q) B; |$ {5.39.217.76迦玛给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出的难题是,他不是华人(虽然北京腔华语说的比翁诗杰道地,有论者直接指他像中国回族多于马来西亚马来人),所以“汉奸”甚至“数典忘祖”的批判都很难着力。最让许多人痛苦的是,他应用的单一源流教育、单科主义的蓝本竟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让许多爱中国又爱华文教育的华裔马来西亚人要批评也投鼠忌器。
/ q4 k- `) T# I2 n% H5.39.217.76《星洲日报》读者黄玉凤的来函完全呈现出要等到迦玛和星洲公开对抗后才敢表达的这种挣扎:“他必须了解大马国情与他国不同,我们是三大民族一起争取国家独立,宪法志明各族母语教育获得法律的保障。他从小在他国长大,可能无法接受我们的多元教育背 景。令人觉得怪怪的是,他以一口流利的华裔母语,来教唆华人不要送小孩进华小学母语。” M& W' q% z: E/ |6 n/ k
这种“国情不同所以多源流教育合理”论述,其实和“马来特权/土著主义”论述同出一辙,后面没有援引特定历史背景,所以“唯我独享,到此为止”——所以非土著再穷也不能享有优惠,谁教你们没有建立国家和英国人签约?所以将来孟加拉人再多,也不能有孟加拉语小学,谁叫你们不赶在1957年前一起努力建国?
# q/ P) b9 E0 b8 O5.39.217.76迦玛的可恶,恰恰就在他喜欢对族群情意结重的华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所以,他举中国彞族没有本身母语学校时,华教建制里面很多人很不爽,吃了暗亏,因为要是援引母语教育的普世原则时,就要批评到北京了。面对崇洋的华人,可恶的迦玛则举出另一个“华人国家”新加坡的单一源流作为例子,总之就是让许多华人陷入必须承认本身双重标准或者闭嘴听他打发伟论的困境。
( p* x8 I# p4 A( t" S v1 N) o从根本上批判民族国家; @/ g7 w, ^3 }
迦玛的论述根基,其实和他的许多批评者一样,就是“马来西亚国情与他国不同”;所异者,迦玛以此质疑多源流教育的合理性,而其批评者则以此合理化之。然而,多源流教育真的是世界各国所无,马来西亚独有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2 @9 R& l8 k0 }, h' F! C5 h
如果是,我们只能说:世界很多国家都消失了,因为由省决定办什么源流学校的瑞士不是国家,以语言和宗教分流的加拿大不是国家,允许少数族群地区设立多源流的西班牙不是国家(请参见有关欧洲多语言教育书籍的书评),甚至不少州提供双语教育选择的美国都不是国家了(请参见有关双语教育的研究报告)。
/ u3 t1 v# P4 }4 @/ P迦玛言论犯了事实谬误 (factual error),为什么他对中国、新加坡以外的多源流教育视而不见呢?他的盲点来自其“民族国家”典范。对民族主义者而言,多民族国家大抵是不正常的,因此少数民族的文化存在绝对不能威胁到国家的统一;是以,国家庆典或者旅游节目可以有缤纷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少数民族语言学校却是很难以被容忍的。8 o6 i; Z9 S* V& R" S
爱华教,有力地为多语言教育系统的存在辩护,就要从根本上批判民族国家的概念;今天骂得很凶的人准备这么做吗?tvb now,tvbnow,bttvb( @& c- T7 W! ~5 K6 f7 ~
坚持单一源流学校的迦玛,的确是华教的“敌人”;那么,我们要怎么办这些“敌人”?叫他闭嘴吗?叫他道歉吗?那我们和纠众示威展示暴力威吓黄明志的PERKASA有什么分别?
& S5 q/ x7 A9 \0 W; Etvb now,tvbnow,bttvb消除隔离就要统一学校源流?
3 P4 }/ P) Q$ j$ o2 @" l) ^( ?公仔箱論壇今天我们没有对教育系统的民调数字,但是大概可以预测:恨华淡小入骨、必除之而后快的马来西亚人应该占少数,然而,如果条件适宜会接受单一源流教育、所谓单科主义者会有可能不过半吗?如果过半,华教是不是要在逾半国人对立的情况下来维护?公仔箱論壇+ s! O* R) ~ y: t
已故进步马来知识分子鲁斯旦沙尼(Rustam Sani)也曾经婉转地反对教育的自由化和私营化和主张教育的合流:“如果,如一些专家所言,现代民族国家(譬如我们所努力打造的“马来西亚民族”Bangsa Malaysia)的共享认同只能由学校激发,我们就必须弄清楚,教育系统有多少成分应该是致力于国族(nationhood)之梦,又有多少成应该服务于市场。”(见其评论集Failed Nation?,页92)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U4 w" E: P5 j+ S1 T
今天如果我们去问教育部长慕希丁以降的巫统高官,乃至马来左派领袖,如果愿说实话,有多少个对华文/多源流教育的立场会比迦玛友善?我们是不是准备都敌视他们,还是与他们交流(engage)?6 f, S, h* {: n, Q' _
迦玛对族群隔离的批评是合理的,但是,消除隔离为什么最终需要统一源流?如果政府开放办学,鼓励竞争,我们完全可以同时拥有多族群的国小、华小、英小乃至淡小。那时,国家会离“团结”越来越远,因为每个族群都会“分裂”出不同语系的群体,但是,这种族群与语言的“交叉歧异”(cross-cutting cleavages)不是既能避免族群极化,又能让家长和学生自由选择吗?" i* h; g+ S Q* E& S
我们不应忘记华小有近11至12%的非华裔学生,而国小只有约么9至10%的非巫裔生,华小其实比国小更加“国民”、更加“多元族群”。假设说每年有6万左右非华裔生,从80年代算起,今天华小至少应该栽培了100万以上的非华裔生。他们今天在那里呢?公仔箱論壇5 R8 ^" X! {& P) g+ u3 h M
中国至多只栽培数百、千个马来人马共子弟,就出了一个迦玛;马来西亚华社栽培的超过100万个非华裔,为什么从来没有一个可以挺身而出驳斥“多源流教育破坏国家团结”的官方论述?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可以出来批评迦玛对董教总的“狗屁”批评有违中华文化呢?
$ R) F: a; L8 k+ H- a7 h你说,华教的敌人到底是什么? B( _: ?- N8 Q0 z9 e& X6 o8 p
黄进发是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比较民主化博士候选人,现任私立大学讲师、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