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要「頂硬上」,不要「掉哪媽」 孔捷生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8-9 01:55 PM 編輯 公仔箱論壇6 I. i' h5 j" s* v$ D/ b

; B7 u, J1 ?- y* {# |  J7 g要「頂硬上」,不要「掉哪媽」  孔捷生3 S0 n: x8 G7 o6 u" g, B* C

, D2 C/ L3 C: y9 }5.39.217.76撐粵語風潮了猶未了
,果不出筆者所料,當局既不想小事化大,也決不許大事化小。汪洋辯稱「推普廢粵」子虛烏,他自己也在學粵語,此屬平息風波之舉;他轉而疾言厲色指「別有用心的人、對社會不滿的人,包括一些恐怖分子」要破壞亞運,「天下不是太平的」,「要有警惕心」……此類八股何其熟悉,不獨是汪洋,整個執政黨都是用這種思維去治國。5.39.217.76" [6 ~" n3 Y, ]8 h/ w
tvb now,tvbnow,bttvb1 O& n7 d0 v7 z1 j8 D5 {# D0 c0 Z. ]
汪洋此說也不無一二分道理
,撐粵語既係嶺南族群捍衞文化權利,更係青年一代公民意識之覺醒,他們得寸必進尺,要求更多公民權。黨和政府悉心培養的是「紅旗下的蛋」(搖滾歌手崔健的歌詞),而非甚麼現代公民。君不見民間人士關注愛滋病、扶助訪民、打假、監督貪污腐敗……一概「別有用心」。
+ y2 d" b) X  T6 |6 Atvb now,tvbnow,bttvb
' A; K/ |: v9 E' l說到嶺南文化
,既係中華文明源頭活水,又屬邊緣支流。兩廣人是古百越民族的「南越」一支,溫州人福州人則屬「東越」和「閩越」,這兩支越人雖因造反而被漢朝內遷,迭經歷朝歷代大一統的同化,但迄今仍保留着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習俗, 嶺南一脈就更係如此。從人種學和文化史角度去考究,中國人根系繁多,何止一個祖宗!說到底,連「中國人」這個造句,亦不過是抽象統稱罷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I3 u$ n- }# W: i
5.39.217.767 @  P- T  t+ |% ?& m
上古神
話告訴我們,黃河流域的先民實係多個種族和部落組成,而且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發源地,連珠江流域亦屬中華文明源頭之一。在廣東發現新石器時代「西樵山文化遺址」;佛山「河宕文化遺址」;廣州市郊「飛鵝嶺遺址」和「葵涌遺址」;以及同在廣州發現的青銅時代「九毛嶺遺址」、「暹崗遺址」,都是明證。+ [# {8 u* a7 I2 @3 [

2 u! C+ O- Z) g' W6 V
,南粵人已非古越族的純正血統,廣州之「五羊仙子」傳說,不是虛無縹渺的神話。據考證,西周後期楚國居住着一個姓姬的民族,他們與周朝王室是同宗,由於周王朝衰微,他們受盡欺凌與排擠,遂上演「出埃及記」,帶着羊群和穀種南遷到天涯九州盡頭,給當地人送來了先進畜牧與耕種技術,這和傳說中的五仙騎羊銜穗降臨廣州十分脗合。5.39.217.76" B/ h* `& f& V( u
tvb now,tvbnow,bttvb* F& O# ]" T  g* N* Y. g
粵語形成於南越國趙佗時代
,乃越族土著和中原漢話的混合。粵人對近現代中國貢獻非凡,從康有為、梁啟超到孫中山,若論「三個代表」之代表先進文化,他們當之無愧。粵語在民國初年差點成為國家官方語言,雖非空穴來風,卻迹近野史,但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官方語言是粵語,卻是確鑿正史。
) ^- y/ |5 o3 O7 W- K8 z公仔箱論壇5.39.217.76; N( g; K5 q* g" n
這次撐粵語的社會運動
,援用據稱係東莞人袁崇煥的帶兵操令「掉哪媽,頂硬上」,則更屬野史。不如用澳門人氏冼星海的粵語歌曲《頂硬上》, 「頂硬上,鬼叫你窮呀,鐵打的心肝銅打的肺,立定心腸去捱世……」這是冼星海根據粵謳和勞動號子創作的,鏗鏘豪邁,粗獷而不粗俗,建議省港文化保育社運人士引亢高歌,以壯行色。公仔箱論壇  U  ^4 \! [  Y% G& o/ T& o3 K
君不見,破壞中華文化中 共一直都在做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