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7 I* {1 f7 @: V
圖:在三十四度高溫下,婆婆為孫兒抹汗本報攝 7 e0 w* ]/ d5 r) g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李溢藍報道:一個三十平方呎的板間房單位,在炎熱的中午時,氣溫竟達攝氏三十八度。住在房內的胡婆婆不但面對高溫逼人,同時亦要應付租金上漲及在暑期內的水電費上升問題。她希望盡快被派到公屋上樓,離開又熱又貴的「大蒸籠」。 * b) I: I* ?& q g6 H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七月下旬到與深水埗、旺角、土瓜灣等地區的籠屋和板間房居民合作,記錄下午一時和晚上九時室內及室外的溫度。過去兩星期的連場大雨無助降溫,籠屋板房平均最高溫度為攝氏三十四點八度,深水埗區更錄得三十八度,室內室外最高溫差達七度。去年深水埗區亦是籠屋板房高溫之冠,錄得三十七度。籠屋板房的環境狹窄,房內無窗,加上外面餐廳的油煙蒸氣直逼板房,令房內溫度比室外更高。
: M7 S- h& p0 K0 M4 {調查還發現,暑期水費及電費俱增,四十二位的受訪者中,暑假水費比起日常水費平均增幅逾六成半,最高增幅為四倍。暑期電費的平均增幅近一倍,最高增幅為五倍。一般家庭在暑期平均每月繳交三百七十六元,籠屋月入中位數為三千六百五十元,水電費已佔了收入一成,令他們生活捉襟見肘。 9 ?) e9 b" `7 R$ o! | Z* I; p
社協幹事陳紹銘提議政府每年最少興建三萬公屋單位,使輪候人數能盡快上樓;同時為輪候公屋逾三年人士提供租金津貼和高溫津貼,以減輕他們租金及水電費的壓力。政府亦應修改《床位寓所條例》,擴闊管制五至十一伙的板間房,使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保障。 |